歲末年初,總是讓人想得很多,尤其是在當下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當國內的經濟發展正處于從高速到減速的變速過程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中求進”的定調讓很多人心里踏實了很多,可以說“穩”不僅“穩”在經濟發展,更“穩”在社會,民心和信心。
穩不是保守和一成不變,而是從注重經濟發展速度到注重經濟發展質量的一種調整和轉變,這是一種明智。高增長,保增長是一段時期把握發展時機所要求的提速的需要,而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面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出現的新變化、新特點,快不再是關鍵詞,穩更為切實,政策穩,穩增長、穩物價、穩社會,穩民生,意在把改革開放的成果、局面保持住,把經濟發展的方向和勢頭保持住,但是并不意味著停止改變。進,就是在穩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具體的做法是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進是一種延續,且要保持一定的力道。
穩是繼續發展的前提,而進是繼續發展的途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單純守成是不行的。穩為靜,進為動,動靜相宜,才能在動態的改進中解決靜態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才能讓靜態層面中的潛在問題更加凸顯和暴露出來。而適宜的進恰為了更大,更長的穩。穩,在量;進,在質。下一步的經濟發展將更注重經濟結構的調整、自主創新的加強,生態環境的平衡,這些都是中國未來15年到20年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條件,需要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