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業
也許你難以置信,但假如你擁有一臺云電視,早上,悅耳的音樂會叫你起床;出門時,你只要對著它揮一下手,云電視就開始語音播報當天的天氣資訊,提醒你是否需要攜帶雨具;晚上下班回家,將手機中拍到的好玩視頻,以無線的方式傳到家中的云電視上,讓妻子和孩子共同分享白天遇到的趣事;進入書房還可以通過云電視將白天沒有完成的工作帶回家里來完成,甚至還可以通過家中的云電視與國外的朋友、公司的同事召開視頻會議……這些方便快捷的交互體驗通過富有魔幻吸引力的云電視將全部帶給你。云電視,徹底顛覆了傳統電視的功能,也顛覆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行業衰退的救命稻草
隨著從CRT到平板電視產業升級而帶來的行業紅利的逐步消失,中國電視行業的虧損也不言而喻。雖情況不同,但平板電視業務全球性的增速放緩還是主要原因。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也因此一直在下調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的預測。僅2011年,從年初的2.25億臺下調到2.1億臺,主要原因是歐美日主流市場的調整,2011年北美市場增長只能達到2%,歐洲和日本都出現負增長。即便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平板市場的增速也大幅回落,其增速已經從去年的20%下降到個位數,特別是城市市場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了負增長。
彩電業何去何從一直是業界普遍關注的焦點,為了在產業增速放緩的不利局面中找到突破點,2011年以來彩電巨頭紛紛推出LED、3D、智能等平板電視新技術。如今,云電視的出現,似乎成了整個行業的救命稻草,各大彩電廠商狂下血本,把寶都壓在了“云端”之上。
云電視是以“共享、交互”為革新,擁有強大的“云后臺”進行集中式數據處理和數據儲存,通過強大的處理器和芯片實現云計算和搜索,能夠實現互聯網電視和智能電視的所有功能應用,并獲得廠商提供的各種云服務。
它不僅具備了目前智能電視的所有功能,還獨有一系列領先功能:軟件可更新,硬件可換代(模卡);實時升級,實現內容的無限擴充和升級;雙向互動,用戶可自由點播自己喜歡的節目;安全防衛終端,有效防護個人信息及網絡安全。同時,云電視還可以實現家庭“三防”功能;N屏互動,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云端實現終端設備(TV、PC、PAD、PHONE)視頻、音頻、資訊等多種內容的共享;物聯生活,除可以連接普通智能電視可連接的公共社會云,還可以連接“家庭云、社交云、娛樂云、教育云”等所有云端,如通過連接“家庭云”,可進行家電的物聯,自由控制家庭中的洗衣機、冰箱等各種設備。
與傳統智能電視的比較,云電視確實有著智能電視無法比擬的優勢,隨著云電視概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它必將全面替代智能電視,成為繼智能電視之后,又一全新產品。
云計算的應用范疇
基干云計算的IT基礎設施建設模式為產業帶來了節省成本、拓展應用、更加充分利用資源的全新思路,推動IT產業向綠色環保和資源節約型方向發展,這符合產業發展中控制成本、節省資源、減少排放、保護環境等多方面的需求趨勢。云計算也為IT服務、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產業開拓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建設思路,成為信息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及公共事業方向。政府行業云計算應用投資將逐步轉化為實際應用,一類是面向政府工作人員,成為政府辦公、計算平臺的政務云,一類是面向普通公眾,成為公共服務云。此外,由于政府云計算中心可提供對海量數據存儲、分享、挖掘、搜索、分析和服務的能力,使得數據能夠作為無形資產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通過對數據集成和融合技術,打破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堡壘,實現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政務云和公共服務云將極大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和辦公效率,并大幅節約政府IT建設開支,實現綠色辦公。
行業應用方向。面向制造業的專業服務運營商將提供基于PaaS、SaaS模式的軟件的開發和服務,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包括產品、技術、平臺和運維管理在內的全面支持,使制造業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制造的業務層面上,而非IT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維護。在PaaS模式下,用戶采用云計算運營商支持的編程語言和工具編寫相應的應用程序,然后放到云計算平臺上運行;在SaaS模式下,用戶既可以獲得低廉的ERP、CRM等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及服務,又可以進行快速有效的仿真模擬。通過這種購買服務的方式,企業可以降低設計與制造成本,大幅縮短企業產品升級換代周期、提高產品性能、提升企業信息化能力,大幅提升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效率,并推動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提升。此外,電信,金融與能源,醫藥醫療,農業信息化建設,借勢發力,對內對外雙重整合。
企業應用方向。云計算在大型企業中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2010年中國云計算應用市場中,面向大型企業的銷售額達到了81.65億元,所占份額達到48.8%。鑒于大型企業對數據安全性要求較高,云計算在大型企業中將以私有云應用為突破點,加速企業內部“研發一采購一生產一庫存一銷售”信息一體化進程,進而提升制造企業競爭實力。大型企業在部署云計算過程中關鍵要做好已有數據和信息向云計算環境的遷移工作,選擇企業最適合的云計算整體解決方案,加快云計算環境下的商業智能、數據挖掘等軟件應用,與此同時,大型企業還應與專業云應用軟件開發商互動,開發和使用專業化、個性化的SaaS軟件。
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善及網絡傳輸日益增速的情況下,云計算將成為解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困擾的變革方向,并為企業帶來諸多價值,如縮短信息化建設周期,更快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價值,降低信息化建設成本,降低企業運營風險;享受更優質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等。中小企業應結合企業核心業務,選擇高質量的行業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確保云平臺能穩定提供彈性可擴展的IT資源,滿足自身業務需要。
顛覆產業艟的云時代
中國貿促會電子信息行業的一項數據顯示,那些預計亞洲云計算產業會出現井噴式增長的電信運營商們紛紛加快在該地區的部署:在亞洲建立數據中心、引進新產品和新技術,希望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也印證了英國咨詢機構BMI的核心觀點:企業會在云計算這個新興行業加大投資力度,云計算的互連性和共享資源模式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擴大寬帶服務普及率的目標。
2010年,時代華納聯合Verizon和Comcast等合作伙伴自己開展“電視無處不在(TV Everywhere)”的網絡視頻服務,這項服務可向筆記本和智能手機等產品提供有線電視內容,并與有線電視收視費捆綁打包。目前,共有約2000萬個美國家庭正在使用這項服務,預計到2011年底將有7000萬個家庭使
用。
這一行動被稱為傳統電視業對以谷歌為首的智能電視做出的一次回應,針對網絡視頻、互聯網電視,美國的電視業已經開始行動。這意味著,隨著電視技術的變革,這個產業也處在深度調整的前夜。互聯網將為電視屏幕提供豐富的內容,第三方應用的加入將使電視變得更像電腦,而芯片商與電視終端廠商的加入甚至是云計算的運用,將使這些互聯網內容能夠接入更多的設備中。
智能電視顛覆了傳統的收看模式,不再是廣電的節目說了算,應用、平臺、系統這些元素開始主導市場,而這些恰恰都是蘋果的強項。就在蘋果還未決定是否要進入智能電視領域的時候,就有人惡搞喬布斯,預言了未來蘋果電視的樣子,并為這款電視取名iBoard。其實,當蘋果iPhone4出現的時候,就已令諾基亞市場份額迅速被侵蝕。世界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和IDC發表報告說,正是蘋果和三星的“崛起”終結了諾基亞公司連續15年智能手機銷量第一的王者地位,諾基亞的排名降到了第三。而當蘋果將觸角伸向智能電視,又會發生什么呢?
一位分析師預言,蘋果電視的出現對彩電市場格局會有很大的改變,但主要競爭對象應該是外資品牌。蘋果的受眾還是高端客戶、年輕人群。蘋果將延續“炫”體驗,這會分流掉一些年輕消費人群。對于國產品牌而言,蘋果其實并不會分流其潛在的客戶群,這和iPhone4的熱賣絲毫不影響天語、中興等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一樣。實際上,“蘋果云”的到來是個好事。蘋果強大的娛樂功能和到位的用戶體驗能讓消費者迅速感受到智能電視產品的普及性,對行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如此,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云”不斷地升起,如創維的“酷開云”、康佳的“微博云”、長虹的“智能3D云”、TCL的“超智能云”。
云時代帶給彩電業的最大變化不是單純電視屏幕大小的變化,而是基于不同云之上的電視整機運算處理能力的提升與云內容的極大豐富。此時的電視已不再是單一接收節目的硬件終端,而演化為相對智能的信息處理終端,于是軟件、操作系統等應用工具迅速集成到電視終端中。總體來講,它給彩電業帶來了兩大變化:
產業價值鏈被重塑。與此前整個產業鏈條中幾乎是清一色的硬件制造企業不同,云電視時代的產業參與者就囊括了操作系統供應商、軟件研發者以及內容運營商等,整個產業的價值分配體系也隨之改變。_
產業鏈條迅速扁平化。此前只有具備相當產能的硬件制造企業才能參與到彩電產業分工中,在節目內容上則是一對多的相對壟斷的內容供應形態,而云電視時代內容運營商以及軟件應用提供商地位被迅速放大,內容供應也演化成多對一的民主選擇時代。彩電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電視的革新也許會讓你感到意外,技術和應用總是相輔相成,互相推動。技術進步源自運用的需求,而技術同時也會創造新的需求。在傳統的收視習慣中,觀眾面對電視時是被動的,他無法決定電視上播放什么、何時播放,但現在這樣的規則正在改變。
云計算的本質是將多種服務與內容數據化、字節化、網絡化,原有的數據存在方式被徹底顛覆,以往堆積如山的數據都成為虛擬化的數字代碼,并被集成為一個一個的云端,隨后各種云端池通過互聯最終形成完整式的云網絡。
在云時代,全球產業界的行業界限被打破,整個產業自然地分成了基礎硬件生產商、平臺服務供應商和軟件服務供應商三大主體,新的產業分工方式的出現也顛覆了原有的產業價值分配體系。可以預見的是,在新的產業價值體系下單一硬件制造商的產業地位將迅速衰落,其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也日漸式微。
事實上,從廣義范圍上說,當前我們身處的時代已經可以被稱作“云時代”了。電視、手機、電腦等收視終端都成為不同傳輸網絡下加載的通信終端,這已經是云計算時代的雛形了。未來隨著各種云端內容的不斷集成,云計算的范疇與定義也將隨之發生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云計算時代,計算能力或者說是對云端數據的運營能力將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這是云計算時代帶來的最大變化之一。
對于彩電業來說,未來的發展方向是3D還是智能云,其實這兩個并不相悖。毫不夸張地說,在當前彩電平板化逐步式微的背景下,智能化已經成為今后幾年國內彩電業的大趨勢。而對于智能產業的未來方向和核心技術的掌控,也成為中外彩電企業較量與博弈的關鍵點。誰掌握產業鏈的核心資源、誰把握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誰就能實現企業市場利益的最大化。而關鍵的問題就在于,國內企業在這兩大產品技術標準體系中掌握到多少話語權?能否影響和左右這兩大技術標準的未來走勢和再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