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軻 石帥帥
2009年12月12日至13日,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賽恩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中西醫結合高端論壇暨《李恩中西醫結合學術思想研究》首發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論壇會上,河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李恩教授提出了中西醫結合醫學的內涵和思維模式,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評價。如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國醫大師吳咸中院士在會上說:“李恩同志是我國中西醫結合老一代專家的優秀代表之一,是一位富有戰略思想的中西醫結合專家,是一個由基礎走向臨床的中西醫結合專家,也是一位善于著眼全局及思考長遠的中西醫結合專家;李恩同志對中西醫結合教育貢獻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凱先院士說:“李恩對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內涵、思路、方法,對中西醫結合教育、人才培養以及科普等方面,開展了全面工作,對中西醫結合理論建設、貢獻良多。”
走上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自古以來,中醫就是中國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的中華文明的魅力。中國古老的中醫經典名著《黃帝內經》有著豐富的思想和理論。如有關“腎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腦,腦為髓之海。”的理論,與臨床的骨質疏松、腎性高血壓、腎性貧血、老年性癡呆等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醫學的發展,如人們對骨質疏松的認識逐漸深化,中醫把骨質疏松癥歸屬“骨痿、骨枯、骨痹”范疇,故針對病機而采用補腎壯骨、益氣健脾的治療法則,取得了新的進展。中醫博大精深的精髓,隨著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必將促進中醫藥現代化,而中西結合是必然趨勢,中西醫結合醫學是中國中西醫并存的產物,必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使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創新,與當代科學技術同步發展。
在中國骨質疏松癥治療領域,河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李恩教授具有高深的造詣,他也是積極倡導中西醫結合療法的一位富有戰略思想的中西醫結合優秀專家。李恩教授是我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的創始人之一,由他的五位中西醫結合博士、教授總結編寫的《李恩中西醫結合學術思想研究》一書是我國第一部科學地、全面地總結及論述我國中西醫結合醫學學科領域的著作,該書在大量的理論論證、科學研究和長期實踐的基礎上,首次在學術界明確提出中西醫結合完整的醫學學科觀點及中西醫結合醫學模式。
生于1929年的李恩從小就見證了那個年代中國的貧窮,在舊社會,貧窮和疾病是一對形影不離的難兄弟,看著那些因為疾病卻無錢醫治的人們備受痛苦,李恩便立志學醫,后來他考上了河北醫學院。1957年畢業后,他留在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工作。雖然學的是西醫,但他對中醫有著特殊的興趣,在不斷的學習中,特別是通過58年的西醫學習中醫班,對于中西醫結合的認識不斷地深化。他認為,中醫與西醫能形成互補,結合起來將能更大的發揮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形成一門新的醫學學科。從此,為他一步步走上了中西醫結合的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辛勤耕耘花開結碩果
1969年,李恩在當時的河北醫學院創辦腎病研究室,開始正式從事中西醫結合基礎和臨床的研究工作。他結合臨床工作,進行中醫腎藏象理論傳承的研究,根據中醫“腎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腦,腦為髓之海”的理論,開展了有關骨質疏松、腎性高血壓、腎性貧血、老年性癡呆、精神分裂癥等的臨床研究。在他主持編寫的《中醫腎藏象理論傳承與現代研究》一書中,提出并系統論述了“腎——骨——髓——血——腦”一體論假說,發展了中醫腎本質內涵,為中醫學其他藏象研究提供了一個參考范例。
中西醫結合不是方法學,而是一門“學科”。李恩從學科的要素和本質切入,提出了中西醫結合的科學定義:中西醫結合醫學是一門研究中醫和西醫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對象內容、觀察方法,比較二者的異同點,吸取二者之長,融匯貫通,創建醫學理論新體系,服務于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體醫學,簡稱中西醫結合。李恩提出中西醫結合醫學模式為“生物——自然——社會——心理——個體”,體現了中醫學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形神統一的整體觀,辨證施治的治療觀”。1981年,李恩參與創建了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1994年5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世界傳統醫學大會上,李恩的《中醫腎本質現代研究》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并被大會授予“世界傳統醫學功勛獎”。
作為中西醫結合專家,半個世紀來,李恩帶領科研團隊以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為指導,在充分運用西醫學理論與技術的基礎上,引進中醫學整體、宏觀的辨證理論與實踐,深入開展針對中醫腎本質內涵與現代醫學關系的研究。在腎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方面,李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眾多腎臟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此外,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腫瘤等方面也具有較高的造詣,在理論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的地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李恩研制的“抗骨松沖劑”(丹杞顆粒),已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由邯鄲藥廠正式投入生產。通過全國專家鑒定,獲河北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一等獎,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目前,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身體健康卻下降了,在李恩教授所研究的領域,如骨質疏松的發病率日益增高,已成為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據李恩教授介紹,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代謝骨病,表現為骨礦含量減少,骨的微細結構發生變化,骨的韌性降低,輕微外傷便可發生骨折。骨質疏松發病率高,在代謝疾病中發病率之首,并隨年齡增高而增加。男性約為20%左右,60~70歲婦女有1/3患骨質疏松,而80歲以上可高達2/3的人患骨質疏松。根據“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與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于2008年10月20日發布的《骨質疏松防治中國白皮書》中宣布我國骨質疏松發病人數為6944萬人,骨量低于正常標準的為2 1億人。二者加起來,有近2.8億人處于骨質疏松的風險之中。
骨質疏松是多種原因所致的多種的病癥,其嚴重后果就是骨折,而且是多部位、多次性骨折,特別是髖部骨折,需長期臥床,帶來了許多并發癥,死亡率為15%~20%,用于治療骨質疏松和由于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消耗大量醫療費用。我國每年用于此項醫療費用估計超過100億人民幣,而美國每年為此耗資100~150億美元。
李恩教授根據骨質疏松分為的三大類:原發性骨質疏松,(包括絕經后骨質疏松為I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為Ⅱ型)、繼發性骨質疏松(由其他疾病或藥物引起的)和特發性骨質疏松(主要見于8~14歲青少年,與遺傳有關)。近些年來,李恩教授進行補腎中藥復方防治骨質疏松課題的研究,曾3次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立項,歷經20多年的基礎
和臨床研究,取得各項科研成果,其中“抗骨松”牌丹杞顆粒在于整體調節,為多環節、多靶點,相關集合作用,表現在:可以促進小腸鈣的吸收,提高血鈣水平;促進鈣向骨內轉移和骨膠原蛋白的合成,提高骨礦化和增強骨韌性;促進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減少尿鈣排出,維持血鈣濃度;延緩卵巢功能早衰,促進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平衡骨代謝,提高骨密度。對繼發性骨質疏松有標本兼治作用。如腎病、糖尿病引起的骨質疏松,從腎論治、對原發病和骨質疏松均有輔助性治療作用,李恩教授從腎論治骨質疏松癥不但使腎虛癥狀明顯改善,且骨礦含量、骨密度等指標的檢測亦可得到改善,證實了補腎中藥對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效果,體現了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癥方面巨大的潛力和優勢。
近些年,李恩教授主要應用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技術從事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并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科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多項課題,他所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腎——骨——髓——血——腦”一體論研究》,于2006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和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繼往開來譜寫新篇章
醫學目前正從實驗醫學時代向整體醫學過渡,而中西醫結合醫學是實現這一過渡的“橋梁”,然而如何達到尊古而不拘泥,創新而不離宗?李恩教授認為任何學科的發展和創新都離不開“繼承發揚、互相滲透、引進借鑒和本身的自生殖性”,中西醫結合醫學正是這一規律的體現,中西醫結合醫學學科的建立是在中醫和西醫發展中的結合,前進中的結合,提高中的結合。
李恩教授指出,中西醫結合理論研究目前處于從“論證階段”向“發展階段”過渡時期。學科體系建設有待完善,需要一批精通中醫和西醫、又具有人文、哲學、社會學底蘊的高素質的研究人才。1988年,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和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的支持和鼓勵下,李恩教授主持創辦了全國第一所中西醫結合學院一一河北中西醫結合學院。探索中西醫結合教育體系,提出了中西醫結合教育模式為:“兩個基礎”(中西醫基礎分開上),
“一個臨床”(即中西醫結合著講,對照著講),以及“先西后中”教學程序。學校為全國基層培養了中西醫兩法治病的醫生兩千余人。在平時的教學中,他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能力,全面提高的綜合素質。
1997年,時任河北醫科大學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的李恩,倡導設立了“生物化學春苗獎”,并拿出國家給予的政府特殊津貼作為獎勵基金,還以由他主編的學術專著作為獎品。2002年,河北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課程被河北省教育廳評為高校首批“精品課程”。多年來,李恩相繼培養碩士26人、博士28人、博士后3人。他說:“培養不出超過老師的學生,不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生命的延續和事業的繼承與發展都寄托在學生身上。青年是人類的未來,我將為了學生而活著”。
天降大任、任重道遠。在河北醫科大學半個多世紀中西醫結合研究中,無論遇到何種困境,李恩都能帶領著他的中西醫結合學科研究團隊,想方設法克服困難與阻力,為發展我國中西醫結合事業,在全國該大學中率先實現了中西醫結合教育和科學研究得到全面發展與提升,表現四個方面的成就:一是,建立了全國中西醫結合一級博士學科點;二是,建立了中西醫結合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三是,創建了中西醫結合基礎國家重點學科;四是,創辦了中西醫結合七年制本碩連讀中西醫結合專業。這些成就都是與李恩教授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分不開的。
馬克思曾說過:“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這句話不僅是李恩的座右銘,而且是他在中西醫結合事業上的真實寫照。年逾“80后”的李恩教授,已辦理了離休,但是他絕不會停下醫學科研的腳步,目前仍在主持中英文對照的《黃帝內經理論傳承與現代研究》的編譯工作,把我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作為文化軟實力,推向世界。作為中西醫結合的老科技工作者,他在未來的工作中,仍繼續開拓創新,必將為我國中西醫結合事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