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適逢在校中小學生的假期,這是極好的家教良機。除了前面談到的春節家庭教育方方面面的內容之外,還有幾項學分是應該讓孩子補修的:
芋分一:禮儀課
學分要求:尊老愛幼有禮,關注生活細節
我國有春節期間為老人祝壽和為晚輩祈福的孝親傳統。家長應利用這一時機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給孩子安排好這一方面的活動,如在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拜年的過程中學會說祝福語和吉利話,如為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送去小禮品,再比如通過飯后和大人一起收拾碗筷、幫老人削蘋果剝桔子、陪大家交談、禮貌做客、當熱情的小主人等實際行動來體驗長大的責任感。孩子們在這些活動中,能體會到人倫血脈之親情,尊老愛幼之長序禮儀。
禮儀細節小貼士:
★做客、待客或外出時,準備幾句適用于不同身份的人的祝福語和吉利話,主動與長輩或小朋友打招呼,傳遞春節的喜慶。
★有客人上門,要在門口迎接,引導就座;端茶時要用雙手,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沖人;熱情陪客,對別人的問話要禮貌回應;客人走時要送到門口,輔以“慢走”、“路上小心”等話語。
★到別人家拜年,進門要禮貌問候;不在主人家里亂跑;使用主人家的衛生間、拿東西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吃飯時應該贊揚主人的廚藝,吃完飯主動幫忙洗碗清理桌子;臨走時對主人的熱情招待說“謝謝”。
★聚餐時,每上一道菜,要讓長輩先動筷;不要在盤子里挑揀;不要拿筷子敲碗;在酒桌上與大家一起舉杯時,自己的杯子應略低于對方,尤其是給長輩敬酒說賀賀詞時應該站起來;吃完飯退席時說:“我吃完了,你們慢用。”
★春節電話問候很多,接打電話時第一句話可以先道一聲“春節好”;掛電話的時候,為了表示尊重,最好等待別人先掛機。
學分二:安全課
學分要求:了解傷害種類,主動規避風險
一般來說,春節期間是孩子安全事故的多發期和高發期,容易出現交通事故、溺水事故、食品衛生事故、燃放煙花爆竹傷害等意外傷害事故,以及壞人誘騙、脅迫甚至綁架、校外暴力等人為傷害事故。所以,家長應給孩子講講假期最容易出現的不安全事故,以及家庭、社區和其他場所存在何種安全隱患,以提高孩子對保護自身安全的敏感度,適時適當規避安全風險。此外,要教育孩子不要輕易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信息,謹防詐騙;對孩子走親訪友外出,應進行道路、乘車安全教育和防范不法分子傷害的訓練。
安全教育小貼士:
★在燃放煙花爆竹時,一要確保所買的煙花爆竹的質量,二要教給孩子安全燃放的技巧,三要在指定的地方燃放。
★帶孩子走親訪友時,對其進行道路、乘車安全的教育。
★過節時孩子可能會收到很多新玩具,家長要對彈射玩具、金屬玩具、折疊玩具、大型電動玩具等多加重視,讓孩子自我防范的同時,告誡他們不要誤傷小朋友。
★春節期間不少游樂活動現場人多擁擠,容易走失,應該事先進行訓練。可以讓孩子自己向工作人員或陌生人詢問路線、尋求幫助,家長則站在遠處觀察。隨后和孩子討論他做選擇的依據、效果以及優缺點;另外,讓孩子的外出著裝色彩鮮艷、有特點,便于在人群中辨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走失的作用。
★掌握一些外傷救助方法,一旦孩子發生了擦傷、炸傷、摔傷、骨折、出血等意外傷害,家長及時正確的處理會對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學分三:實踐課
學分要求:參與社會實踐,體驗民俗文化
春節,是我國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展示的大舞臺,林林總總的帶有地域特色、歷史特色的民俗文化精彩紛呈,美不勝收。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傳承和弘揚。建議家長朋友帶上孩子,拿上相機,記錄這些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并和孩子一起參與到活動中去,如扭扭陜北的大秧歌,擂響安塞的火紅腰鼓,唱響東北的二人轉,觀看傳統的耍龍戲獅,等等。孩子們在參與活動時,可以受到民族文化遺產的浸潤和熏陶,激發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珍愛之情,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并能增加春節的喜慶氣氛,使春節過得更有意義。有一位學生,在父母的激勵下,喜愛上了陜西華陰地區的古老地方劇種“老腔”,他利用包括春節在內的假期在華陰縣進行田野調查,走訪老藝人,搜集和整理老腔流傳的曲譜,并寫出了一篇很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報告獲得陜西省中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春節是孩子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的良機,充分發掘春節的社會教育價值對家長朋友來說,真是一個挑戰性的教育課題和實踐課題。
實踐項目推薦小貼士:
★積極帶領孩子加入到多姿多彩的春節群眾活動中,與他們一起把所見、所感用相機、DV拍攝下來,配上文字、畫面、音樂,做個小影集或小電影。
★帶孩子逛廟會,那里經常有些民間藝人展示絕活,鼓勵孩子與他們聊天、跟著他們動手做一做,回家后引導孩子看書上網查資料,對其中的某一項深入研究,寫篇小論文。
★聽場音樂會,用高雅音樂陶冶心靈,提升品味。
★看場傳統戲劇,如京劇、豫劇、越劇、昆曲、秦腔、黃梅戲等,為他們創造一個接觸和認識傳統文化的機會。
★猜猜燈謎,拓展孩子的思路,擴大知識面。
學分四:勞動和自理課
學分要求:培養自理能力。知曉勞動義務
春節期間,由于清潔家庭衛生、走親訪友、接待親朋,父母一般都很繁忙,因此,很有必要教育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鼓勵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針對春節及假期中的生活、學習和鍛煉制定一個便于他們自己執行的計劃,并督促孩子去完成。重點在于讓孩子懂得家庭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知道享有的基本權利是什么,應盡的家庭義務是什么。
經常參與適量家庭勞動、有較強自理能力的孩子,責任感、自信心及生存能力、應變能力都很強,對他們今后的生活及學習十分有益。我們不少家長一方面說孩子不愛勞動、自理能力差,凡事等、靠、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方面又沒給他們鍛煉的時間和機會。趁著假期,家長正好有時間教孩子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技巧,給他們學習和犯錯的時間,讓他們既有章可循又能摸索著進步,有利于把孩子培養成合格的公民。
家務勞動小貼士:
★確定至少一項每天必須由孩子完成的家務勞動,完成后予以表揚,并貫徹實施下去。
★制定一個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計劃。
★買菜、擇菜、洗菜、切菜、炒菜,燜飯,從頭至尾帶著孩子做一頓飯。
★年前全家一起動手打掃家里及樓道、電梯間的衛生。
★對一些生活技能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比如教給孩子釘鈕扣、收拾屋子、疊衣服的方法,然后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王國琪西安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責編:王敬川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