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合
寒假即將到來,學校門口又開始聚集著各個教學培訓機構散發招生廣告的人,而該不該給孩子報奧數班也再次成為家長的一樁心事幾年來,奧數的問題總在談,奧數本身有錯嗎?到底是哪里出錯了?本期教育專家、媒體記者、老師和學生齊聚一堂,一起來議一議——
奧數,一個被折騰得含義頗為復雜的字眼兒。奧林匹克數學,本來是一項國際數學競賽的名字,可這些年在我國已經變了味,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競賽項目,或者一種開發智力的訓練,而是被賦予了新的職能:一個與“擇優”、“選?!本o密相關的階梯,踩著它就可能步入名校的大門。如此一來,當然爬梯子者眾??墒菬o奈的是,這階梯對不少孩子來說太高了,對扶著孩子上樓梯的家長來說太折磨了。于是,大多數人對奧數的感情是又愛又恨。
熱議關鍵詞:評級——害人的奧數
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學者):
奧數的泛濫成災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害。其對少年兒童的摧殘之烈,遠甚于黃、毒、賭,遠甚于網癮網迷。青少年正被少數人的物欲所綁架,他們打著“智力開發”、“優質教育”的美麗旗號,內外勾結,牟取暴利。
許建國(中國教育學會理事,西安市教育學會會長):
奧數之所以在我國被異化,是因為很多學校把奧數做為了學生升學的必考課,奧數被學校作為一種選擇生源的手段,變成了一種強迫性的課程,這一點非常有害。把本來的興趣培訓變成了學生的學科負擔,而這種學科負擔和升學掛鉤后,又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負擔,同時也轉化成了家長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袁緒程(廣西大學教授):
奧數熱本質上反映了應試教育帶給每個學生的“囚徒困境”。其實,家長、老師都知道這樣的應試教育有害,但都爭先恐后地把孩子送過去。那是怕考試時自己家孩子吃虧。個體的理性造成了整個社會的非理性,形成了應試教育的惡性循環。
熱議關鍵詞:正名——還奧數公允
劉國璋(上海市特級教師):
現在聲討奧數的做法,其實是不可取的。如果取消了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奧數教育,那對“5%適合奧數教育的少年兒童”也是不公平的。事實上,奧數教育的適合與否,取決于人群中的“百分比”。
王華(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數學教師):
目前,一些學校和教育機構打著奧數的幌子來達到商業的目的,奧數其實是在背黑鍋。
丘成桐(哈佛大學教授、菲爾茲獎得主):
我認為奧賽是用來激發學生興趣的,是引起大家關注數學的一個渠道,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業余活動、課外活動。在美國,有許多高中生參加,他們學習奧數純粹用課余時間,完全是出于興趣。
陳晶晶(第七屆中國女子數學奧賽團體第一名):
喜歡數學純粹是因為“好玩”,覺得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大概得益于此,每次媽媽炒股,我便成了幕后的“操盤手”。
保繼光(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奧數本身沒有錯。我在中學時代參加了“數學小組”,幾位有共同愛好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一起找題做,這對我今后從事數學研究影響很大。少數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同學參加奧數競賽是應當鼓勵的,引導比禁止更現實。
楊紅兵(揚子晚報記者):
人大附中劉彭芝校長說,“奧數不是反革命”,這并非謬言,奧數沒有原罪,奧數就是奧數,學奧數主要是為了訓練孩子的思維、激發他們學數學的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5%的智力超常孩子的確需要奧數教育培育和奧賽平臺打磨,這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參與國際人才競爭的必由之路。
熱議關鍵詞:正兇——教育存在的問題
許建國(中國教育學會理事、西安市教育學會會長、原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長):
好學校太少了,我國目前的教育發展就像我們的經濟發展一樣,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學校也出現了兩極分化,有些學校生源缺乏,而優質學校的生源則出現擁堵狀況。本來一個學校只能招收150個孩子,結果報了3000個,又不允許考試,你是校長,你怎么辦?
楊濤(《京華時報》時評作者):
這些年,有關學校、培訓機構和出版機構已經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而成熟的利益鏈。諸多培訓機構公開宣稱,他們舉辦奧數競賽,就是為重點中學選擇優秀學生。少數重點學校與培訓機構里應外合,從中牟取暴利。學生到培訓機構學習,成績優異者,有可能被該機構推薦到有合作關系的重點中學讀書。如此,學校和培訓機構輕而易舉地將學生裹挾上奧數利益的戰車。學校和培訓機構分享奧數利益,奧數屢禁不止,已經說不清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了。
網友raven:
望子成龍是中國人的傳統心態,做父母的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和希望的延續。在這種心態的推動下,家長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習慣性地替孩子思考,代孩子做決定。偏偏忘記了孩子再小,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愿望。有些孩子是不愿意上奧數班的,但是無法反抗父母的愿望。這樣做最大的害處是,孩子很可能因此會喪失自己的主見,一切以家長的思想為自己的方向,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又有多少創造性與主動性呢?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又會好到哪里去呢?
熱議關鍵詞:出路——只讀要改革,目光放長遠
趙公明(中國教育學會數學研究發展中心理事):
在某種意義上說,從制度上讓一切升學考試和奧數脫鉤,肯定是治理奧數熱的重要措施,但這一定不是解決奧數熱的“正藥”。應該普及教育常識,讓全社會都懂得: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發展的教育。
李寶元(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教授):
根本之策,是從教育理念到教育體制來一個大刀闊斧的實質性變革,即回歸“成才先成人,成人為先,成才是果”的教育理念,大力拓展開通多元化的社會橫向成才和職業發展網絡通道,弱化進而去除“高考”指揮棒功能,最終改掉層層科舉式的應試教育體制。
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
教育的價值要從國家主義回歸人本主義。以人為本的教育明確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和終身幸福為本。人的成長、幸福、快樂是重要的教育目的。不要將“全面發展”走偏為“平均發展”。
由此來看,奧數教育何去何從、能否回到本來面目,并不取決于對奧數教育“危害”的認識,而取決于義務教育能否均衡發展,擇校熱能否真正消退,高考改革能否持續推進,能否真正打破應試教育,推行對學生的綜合、動態的多元評價體系。這不僅對奧數適用,對其它的“熱門教育”亦如此。
責編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