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孩子咳嗽就成了普遍問題,讓很多家長非常困擾。其實,兒童冬季外感咳嗽之所以成為家長的心病,是因為在調理中存在一些誤區,調理不得當,自然效果不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誤區。
第一個誤區:用藥失誤。
在中醫里面,咳嗽分為兩種,一種是外感咳嗽,一種是內傷咳嗽,內傷咳嗽相對于成人較多,而生長正常的孩子,咳嗽應該多從外感考慮。可是現在很多家長不知道這個情況,用治療內傷咳嗽的方法來調理,所以孩子的咳嗽總是不好。像現在藥店里的很多成藥,其實都是調理內傷咳嗽的,但是打的廣告是止咳。家長們一看止咳,于是就買回來給孩子們服用,結果越服越有問題。
比如中藥貝母分兩種,一種是浙貝母,一種是川貝母,也叫川貝。這兩種貝母是有區別的。浙貝母一般多用于外感痰熱,有清熱化痰的作用,它的個頭比較大,價格比較便宜。中醫在外感痰熱咳嗽中經常使用浙貝母,痰熱咳嗽的痰一般為黃色,舌質發紅;而川貝則是潤肺止咳的,現在價格較貴,它清外邪的作用比較弱,傳統的中醫一般用在內傷咳嗽的時候,往往是陰虛有熱的時候才使用。但是現在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方法,就是川貝燉雪梨,這本來是一個好方法,在外邪已經基本消失,剩下肺燥咳嗽時,或者是內傷陰虛燥熱咳嗽,纏綿不愈的情況,用了效果較好。可是,感受外邪時,如果用了川貝,就會把寒邪閉在體內,導致咳嗽總是不好,甚至會咳嗽一個冬天。這就說明,明明是好藥,用不對也會誤事。
大家記住,川貝一般是在外邪不盛的時候才使用,在剛剛患了外感的情況下,最好不用。
第二個誤區:急于止咳。
在患了外感的時候,外邪的來襲是主要問題,而咳嗽是人體想要把外邪排出的一個正常反應。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咳嗽,就覺得不得了,一定要止咳!于是買來了好多的止咳藥,這就是舍本逐末。好比著火了,你不去滅火,反而只盯著濃煙,拿扇子想把濃煙扇散。此時應該做的是滅火,而不是散煙,火滅了,煙自然就散了。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西醫止咳,用了很多阻斷神經傳遞的藥物,這等于就是:敵人來了,前線戰斗激烈,可是你自己對激烈的戰斗感到害怕,就把前線和后方指揮部的電話線掐斷,然后假想指揮部平安無事。還有的中醫,急于止咳,用了很多降氣的藥物,比如沉香,還有訶子這類收斂的藥物,結果把邪氣閉在里面了,都是犯了這種錯誤。
那么,此時怎么辦呢?重點應該是解除外邪。有一個孩子從入秋以來,不斷地咳嗽,感冒,已經幾個月了,針對咳嗽進行的治療效果都不好。我在看診時發現孩子的手非常熱,額頭也是。這些指征告訴我們,此時外邪非常嚴重,也就是說,孩子居然還是處于感冒的階段,大家卻忽略了這些,一味在止咳。試想想,外邪不去,咳嗽怎么能好呢?于是我提出清理外邪的建議。兩周后孩子已經活蹦亂跳了。
這種情況我在看診時遇到了很多,解決的方法其實最后都很簡單,就是幫助大家調整了方向,把驅散外邪放在了重點,然后宣肺止咳放在了其次,結果,咳嗽反而很快消失了。
(羅大倫北京中醫藥大學診斷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
責編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