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一年的,過得真快!”我的同事方姐感慨地說。我知道方姐真正想感慨的是明天臘月二十三又到了,這天是小年,每一家的除塵迎新工作就要展開了。唉!一想就累!感同身受的我羨慕方姐有個身高體壯的兒子:“你兒子正好放假在家,能幫你干活兒,多好!”
“唉!”方姐嘆口氣說:“他在家不但不幫著干活兒,還會嫌我將家里弄得不安靜,影響到他上網,還不如他不在家!”
哦,原來孩子不是長大了就會自然懂得體諒父母,幫父母做事情的。
以前,我家春節前忙碌的幾天里,我就將兒子小駁交給電視“保姆”,小駁被一大堆零食簇擁著,整天跟電視泡在一起。看來這樣做很可能會讓小駁長成方姐兒子的翻版。為了把兒子也爭取到家庭勞動的行列中來,我暗暗在心里做了一個明天的勞動計劃。
晚上回家后,我對兒子說:“今天晚上你早點睡,明天是咱家的‘愛家日,你也要參加。”“什么是‘愛家日?”兒子好奇地問。我說:“我們要在春節前把咱家徹底打掃—下,如果誰的勞動成績好,還會有獎勵。”小駁聽后興致很高。
第二天,由我、駁爸和小駁組成的勞動隊伍正式成立。上午主要進行房間除塵工作,駁爸負責清掃房間的高處尤其是屋頂上的灰塵,我負責清除墻壁中低段的灰塵,小駁負責清理房間墻壁角落的垃圾碎片。另外,小駁還要把洗手間里的幾面鏡子擦干凈。
看到小駁順利地做著“艱巨”的勞動,我們夸他:“小駁真能干!”小駁的小臉綻出了甜蜜的笑。不過,不一會小駁在擦鏡子時遇到了難題,因為家里的玻璃水用完了,小駁干濕抹布輪番上陣,也沒有把鏡子擦亮,上面不是有水印就是有大片細毛留在上面。怎么辦呢?小駁向我們求救,我和駁爸一時也沒有好主意。駁爸建議等我們忙完了再幫他擦。小駁看到爸爸媽媽的活兒都快干完了,自己的還有這個“難題”,他搖頭說:“不行,我再想想辦法。”說完,小駁跑到書房里去了。我從他門口經過時,看到小駁正捧著《生活竅門一點通》翻找呢,不一會,又看到他打開了電腦,又過了幾分鐘,小駁從書房跑了出來,說:“老爸老媽,我查到了很多把玻璃弄干凈的方法,不過最簡單的是用舊報紙就成。”他邊說邊從櫥柜里找出舊報紙。
小駁在鏡子上噴了水汽后,他剛擦幾下,就說:“媽媽,這個報紙擦起鏡子來要好得多。”果然,在小駁的努力下,不一會,鏡子被擦得非常光亮了。
完成了上午的除塵工作。下午,每個人又有了具體分工,駁爸負責洗上午我們穿臟的衣服;我負責將家中物品進行收納整理;小駁整理自己的房間。
后來我和駁爸被邀請參觀小駁自己收拾好的房間,雖然東西擺放得不是很整齊,但我們分明看得到孩子做事很認真的態度,沒有再動手重新去歸弄。只要孩子擁有了成就感,我們就收獲到了最珍貴的東西。
晚飯時,“愛家日”結束,小駁勞動成績不錯,應當獎勵。于是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他非常渴望的新款“悠悠球”,兒子美得直轉圈。
其實這一天的收獲對小駁來說遠遠超過了這個“悠悠球”,孩子在和我們一起的勞動中體會了勞動的快樂和不易,同時增加了孩子作為家庭一分子的責任感。最重要的是,孩子還在勞動中嘗到了換種方式解決問題的甜頭。看來這樣的“愛家日”要天天進行噢!
(松婀鸝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
責編王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