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莉 姚慶水
2005年6月~2011年6月,筆者采用圍刺配合梅花針治療面部黃褐斑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120例患者均為女性,其中18~22歲6例,23~35歲56例,35歲以上38例。面部皮損較重者40例,輕度皮損60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長8年。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皮損表現(xiàn)等方面基本相當,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診斷標準[1]。面部淡褐色或淡黑色界線清楚的斑片,形狀不規(guī)則,對稱分布,無炎癥表現(xiàn)及鱗屑;無明顯自覺癥狀及全身不適,發(fā)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發(fā);日曬后顏色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減輕。無明顯內(nèi)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著。
1.3 治療方法:治療組:圍刺配合梅花針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黃褐斑皮膚常規(guī)消毒,用28號1寸針,以黃褐斑上下左右四個點為穴位,針尖向中心方向斜刺,進針約0.1~0.2cm,留針15~20min,留針期間不施行針手法;圍刺起針后,再行梅花針叩刺,黃褐斑皮膚重新常規(guī)消毒后,從黃褐斑周邊部位向中心叩刺,如此反復,至皮膚微微潮紅為止,再用珍珠蜜膏(由珍珠粉、蜂蜜和蒸餾水調(diào)成蜜膏)擦拭,隔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休息3~5天。對照組:僅用圍刺法,不采用梅花針叩刺和珍珠蜜膏擦拭。
1.4 療效評定標準[1]:治療3個療程后判定療效。基本痊愈:色斑面積消退>90%,面部膚色基本正常;顯效:色斑面積消退>60%,顏色變淡;有效: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變淡;無效:色斑面積消退<30%或無明顯改變,顏色變化不明顯。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jié)果
治療結(jié)果見表1,兩組痊愈率比較,P<0.01,療效差異非常顯著;兩組顯效率比較,P<0.01,療效差異非常顯著;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黃褐斑屬中醫(yī)“黧黑斑”,“肝斑”范疇,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由于肝郁氣滯,日久化熱傷陰致面部氣血失和而發(fā)病[2-3]。筆者采用局部圍刺配合梅花針治療,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純圍刺法,目的是清熱瀉火,排除瘀阻在面部的毒素,達到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的作用,局部搽珍珠蜜膏直接作用于病患處, 促使藥物有效滲入皮膚,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黑素代謝, 加速皮膚脫色消斑,共同達到治療目的。不足之處:由于在面部施行圍刺和梅花針,治療時輕微疼痛,需要治療者手法嫻熟和患者堅持不懈的治療,才能取得滿意療效。
[參考文獻]
[1]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科學會色素病學組. 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和療效判定標準(草案) [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9,13 (4):209.
[2]陳 堅,劉 元,陳斯泰.中西藥結(jié)合內(nèi)服、外用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5):843-844.
[3]李振潔,林春生,鄧景航,等.中藥周期性階段療法治療肝腎陰虛型黃褐斑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3):477-478.
[收稿日期]2011-09-27 [修回日期]2011-11-21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