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畢勝,胡曉佳
面部淺表皮損(如瘢痕、色素痣、囊腫等)切除術為整形美容外科常見手術。以往多采用不可吸收及可吸收帶針縫合線作為縫合材料,從2010年1月開始,筆者應用Dermabond進行切口閉合113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從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共進行面部淺表皮損切除術共2376例,年齡4個月~68歲。根據入選標準,其中采用Dermabond切口粘合113例(瘢痕35例、色素痣21例、文身2例、表皮樣囊腫11例、皮樣囊腫7例、脂肪瘤23例、皮脂腺囊腫14例),其余采用吸收或不可吸收縫線縫合。
1.2治療方法
1.2.1入選標準:①切除后皮緣張力小,行皮下縫合后皮膚已嚴密對合,用手向反向牽拉傷口時無創面暴露; ②創面止血良好,術后幾乎無滲出,不需放置引流;③易活動部位,如眼周,口周盡量不選擇。滿足上述情況后告知患者,經患者同意后方可使用。
1.2.2術中操作:常規消毒鋪巾,美蘭標記切口,局部浸潤麻醉,全麻患者注射1:100 000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沿設計切開,切除皮損后行皮下銳性分離,止血徹底后行真皮層減張縫合,使切口緣對合嚴密,用手向反向牽拉切口也無創面暴露。如有滲液應用干紗布稍壓,無滲出后,捏破棒內破璃內膽,在切口皮膚表面快速均勻涂一層多抹棒,5~10s后,再涂抹1~2遍,等粘合劑干后再加蓋無菌紗布。
1.2.3術后護理:切口無需換藥,如紗布污染可更換,7~8天后粘合劑自然脫落。脫落前應避免傷口局部長時間濕潤、高溫。使用Dermabond皮膚粘合劑后可以沐浴,但不要過頻,避免在傷口處使用肥皂或沐浴露,不要在切口處揉搓。沐浴后用柔軟的干毛巾吸干傷口處水分。在傷口愈合前不能游泳和劇烈運動,汗液可能使粘合劑提前脫落。不能將切口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避免在切口處使用取暖設備(電熱毯、熱水袋或暖寶寶),這也可能會導致Dermabond膠層提前脫落。在切口完全愈合前,不能抓撓、揉搓和揭開Dermabond膠層。
2結果和討論
2.1結果:113例患兒術后傷口薄膜均5~10天脫落,傷口均Ⅰ期愈合,未見表皮裂開,粘合皮膚未見紅腫、破潰。
2.2討論:Dermabond是含單體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及D&C2號染料的紫色液態皮膚粘合劑。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為主體的組織粘合劑已在臨床應用多年[1]。氰基丙烯酸酯為液態單體,與水接觸后發生聚合反應,形成多聚體,可在傷口緣形成一層薄膜,使傷口能緊密貼合在一起。整形美容外科手術要求切口的良好對合,因為切口的對合對于手術效果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所以部份醫生對皮膚粘合劑的應用心存疑慮。通過筆者臨床應用發現,經過合適的病例選擇,良好的皮下縫合技術及正確術后護理后,Dermabond皮膚粘合劑能發揮其無需拆線、無需換藥、組織反應小、無針眼形成、患者術后舒適感高、降低術者工作強度的優點。
相比傳統縫合線,Dermabond還具有以下優點:由于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單體遇水后形成多聚體,因此具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少量滲血遇到Dermabond后會很快凝固,以達到止血效果。同時Dermabond具有抑菌及部份的殺菌效果[2]。綜上所述,Dermabond在皮膚粘合中具有簡便易行,高效安全等特點,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繼華,趙亞南,夏國興,等.組織粘合劑“愛必膚”在整形外科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04,13(2):180-181.
[2]Eiferman RA,Synder JW.Antibacterial effect of cyanoacrylateglue[J].Arch Ophtalmol,1983,101:958-961.
[收稿日期]2011-03-29 [修回日期]2011-10-10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