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袁希
耳后皮膚軟組織擴張法結合自體肋軟骨移植外耳再造術是治療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于2010年12月~2011年6月對32例全耳再造術后患兒采用中心吸痰壓力表及自制引流裝置行負壓引流取得全耳成形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采用自體肋骨做為耳廓支架的II期手術患兒32例,均為男性,年齡7~12歲,其中27例為單側先天性小耳畸形,5例為雙側先天性小耳畸形。
2手術方法
Ⅱ期全耳再造術:全麻生效后,取仰臥位,頭仰轉向健側,患側頭面部及胸部常規消毒,鋪無菌中單,先于右肋緣處,相當于7~8肋軟骨處作梭形切口,長約8cm,切取全厚皮片備用,切開胸前肌顯露7、8肋軟骨,分別切開其骨膜,并剝離之切取7、8兩段肋軟骨備用。創面徹底止血,確認無胸膜破漏,分層縫合備組織層,無菌敷料包扎,用切取的肋軟骨的患側耳廓支架雕刻成型后備用。于患側耳床擴張器擴張皮膚之后后緣切開,取出擴張器,剪除擴張皮瓣內包膜組織,并按耳廓支架大小切開耳床筋膜瓣,將雕刻成型的耳廓支架用細鐵絲固定于筋膜或皮瓣之間,并將筋膜瓣包繞縫合耳廓支架邊緣,再將擴張器的皮瓣適形包埋縫合耳廓支架,并將支架下端插埋于殘留耳垂之中。再造耳皮瓣下放置一條負壓引流管,檢查負壓引流通暢、負壓正常,5-0尼龍線固定。胸部切取的梭形全厚皮片植于缺損的耳廓,覆蓋創面。
3Ⅱ期手術后的護理
3.1全麻術后護理常規:去枕平臥位、禁食水6h,持續低流量吸氧6h,心電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2h。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3.2體位:全麻清醒6h后取健側半臥位,以利引流,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減輕胸部張力。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呼吸困難,發紺、煩躁不安等呼吸道阻塞癥狀。密切觀察呼吸情況,注意有無氣胸的發生。給予腹帶壓迫肋骨供區3天,壓迫要適宜,以免發生血腫。術后一日鼓勵小兒下床活動,成人適度活動[1]。
3.3中心負壓引流器的護理
3.3.1保持引流管通暢:患兒在術中放置一根頭皮靜脈輸液管,接20ml注射器,以利于術后引流及保持負壓狀態。回病房后先檢查引流管是否處于有效負壓狀態,引流管是否通暢,情況良好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取下空針,連接無菌玻璃接頭,將引流管連接負壓裝置,調整壓力表負壓值到為100~200mmHg,負壓太大易引起引流管吸附于組織上,造成軟組織損傷,引流不暢而引起切口內積血,增加感染發生率,保持低負壓持續7~10天,術后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受壓、扭曲、堵塞及脫出。及時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及引流量。應經常更換患者體位[2]。選用透明標有刻度的貯液瓶,并及時更換。在更換吸引瓶時,為防止引流管內的液體回流,先夾住引流管,關閉負壓源,然后更換吸引瓶。當引流管堵塞時可用手擠壓膠管或用注射器沖洗,若引流管漏氣,及時處理,預防并發癥發生。
3.3.2做好引流管的固定:提醒患者或陪護人員盡量不要牽扯、壓迫、折疊引流管,維護負壓引流設備,固定的高度均要低于引流口20~30cm,應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重要性,強化醫療安全意識,防止患兒躁動將引流管拔除,若發現引流管脫落及時與醫師聯系,給予處理。
3.3.3觀察引流液及性質: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認真記錄并做好交班。一般術后1~2天引流液呈鮮紅色,量約5~10ml,3天后色澤逐漸變淺,量漸減少,7~10天拔管。同時觀察傷口有無出血,少量滲血只需在敷料表面加壓包扎,嚴重活動性出血需重新結扎止血[3]。
3.4預防感染:術后觀察體溫波動情況及傷口敷料有無異味及滲出物,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遵醫囑給予靜滴抗生素3~5天,術后第10天拆除耳部和胸部縫線。
4 出院指導
4.1保持再造耳清潔,胸部拆線2天后可以清洗,再造耳需結痂脫落后方可清洗。
4.2再造耳廓感覺不靈敏,要注意自我保護,防止凍傷、燙傷、碰撞和擠壓。
4.3 胸部傷口使用瘢痕藥外涂6個月,防止瘢痕增生。
4.4 加強自護意識,堅持健側臥位,再造耳拆線后要塑形包扎3~6個月。
4.5再造耳半年后可以考慮進行再造耳的修復(三期)手術。
[參考文獻]
[1]梁 英.劉曉燕.美容整形外科護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76-179.
[2]石潤杰,吳晴偉,王珮華,等.Medpor支架植入完成全耳廓再造術[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21):122-123.
[3]劉希伶,姜 妮.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加外固定器治療68例四肢開放性骨折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9):789.
[收稿日期]2011-09-20 [修回日期]2011-10-20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