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開鋒
2010年衛生部在全國開展護理示范工程活動,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護理質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讓社會滿意,醫院滿意,患者滿意[1]。我院積極響應號召,在醫院全面推開創優質示范科室,我科針對住院患者多,周轉快,年齡層次跨度大,病情復雜的特點,開展治療護理工作分時段進行的特色溫馨護理,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開放床位50張,護理人員18人,平均年齡28歲。本科學歷10人,大專學歷8人。主管護士3人,護師4人,護士11人。護士長1人,護士16人,總務護士1人,月收患者250人左右,月手術200臺次左右。
1.2 方法
1.2.1組織學習,確定方案:定期組織科內護士開會,組織全科護士學習討論,統一思想,在創建優質護理示范病區中,改善護理流程,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1.2.2治療護理工作分時段的時間管理:責任護士為患者治療護理工作分時段進行的時間管理人,具體做法是,對每一名新入院的患者,責任護士做一份時間評估表,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和患者共同制定一份治療護理工作時間表。制定表格的依據為患者生活習慣,有無基礎疾病及特殊用藥等。
1.2.3治療護理工作分時段進行的具體操作:首先是大環境的安排,如把好睡眠質量關,夜間無治療及作息時間大致相同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把待手術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手術患者安排在術后病房,有利于常規集體操作,晨午晚間護理的分批進行,分時段送檢,血壓監測,體溫監測等。
1.2.4質量監控方法:主要以滿意度調查表為依據,分醫院護理部滿意度調查表,科室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護理部每月一次,科室每周一次,護士長和責任組長每周對調查表進行一次匯總,找出存在的問題,每月開護士會討論改進措施,總結在工作中的亮點。
2 結果
護理分時段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及護理人員平均休息時間見表1、表2。實驗所得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并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治療護理分時段進行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采用χ2檢驗;治療護理分時段進行實施前后護士平均休息時間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
3討論
因臨床科室內護理工作繁重,加之護理人員相對缺乏嚴重[2],隨著護理工作量的增多,約達66.2%的護士倍感工作壓力極大[3]。治療護理工作分時段進行有助于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個性化服務,改變工作模式及排班方式,落實整體護理,保障了患者優質護理有效落實[4],通過治療護理分時段進行的不斷深化和實施,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因素被逐步解決,護理質量得到提升,患者滿意度隨之提高,它適應患者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治療護理工作分時段進行一方面能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對他們的尊重,真正體現醫務人員希望達到讓患者滿意的愿望。
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能是優質護理的核心內容,知識全面、技術過硬、工作認真負責為首要的護理指證[5]。治療護理工作分時段進行在另一方面更有利用科室合理調配人力資源,讓更多的護士更合理的分配時間來參與臨床工作,對其專業知識的積累和練就嫻熟技能都有很大幫助。改進后治療護理分了多個時段,各個工作時段的勞動強度接近,人力資源充足,基本不會發生護理缺陷糾紛,使護理工作上升到了一個新臺階,達到了“患者滿意,政府滿意,社會滿意”的目標。
總之,治療護理工作分時段進行的開展,讓全面的護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實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并增強了護士與患者互動,強化了護患溝通,使患者的滿意度得到了明顯提高,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資料]
[1]邵文利,曹雪靜,趙素梅,等.某三甲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后患者滿意度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0):2124.
[2]陳麗萍,夏涼和.新形勢下護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5,20(2):6062.
[3]謝幸爾.以人為本提高護理管理實效性[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2):39.
[4]溫賢秀,張義輝,蔣文春,等.“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實踐與成效[J].中國醫院,2010,14(11):1718.
[5]劉慶素,安秀艷.不同人群優質護理觀點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07,7(21):2123.
[收稿日期]2011-10-24 [修回日期]2011-11-13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