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 李新奇
Renaissance的本意是“人的再生”。所謂“再生”,就是對于現實的人生,現實的自我,個性的自我,有一種春天之情的喜悅感,而且有一種現實的人間愛。這樣,因重視個性的自我,人的普遍的理性的一面被忽略,而特別重視人的氣質性的一面被人文關照并重視。德國美學家席勒提出以整體、邏輯、秩序為特征的理性人格和以個體、隨性、感知為特征的感性人格理論,只有當兩者和諧統一,才能達到人格完善。社會化大生產使個人成為高速運轉的社會大機器中的一個零部件,在為人類帶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人們喪失了自我精神的家園,使個人人格中理性與感性的分裂,導致大量社會悲劇發生。從古至今,陶瓷藝術一直是屬于世界性的文化形態。人們為了肯定生命自身以及精神的力量,會對直接能夠觸摸和感知的藝術寄予厚望,并成為人類精神上的一種必需,從而凸顯出人們對于直接通過身心和雙手完成創作的陶瓷藝術產生價值認同,并激發人的潛能。因此,陶瓷藝術是對培養感性人格具有深遠意義的藝術形式。當前的世界陶藝已呈多元發展的態勢。其重要標志是眾多藝術家和文人直接參與陶藝創作和理論研究,陶藝風格趨向多向探索,強調作品的原創性,更強烈地突出了陶藝家的主體意識,并對人文精神表現出極大的關注。陶藝家都是極富敏感性和想象力的勞作者,他們是一群試圖避免單一合理性蠶食人性的自覺的人。他們介人社會的方式和人世情懷選擇了投身勞作,并通過土的成型,火的洗禮,展現以人為本和情理交融的精神風采。
一、藝術發展史是一部人的觀念不斷變化發展的歷史
可以說,一部浩瀚而無有窮盡的藝術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地“認識你自己”的心靈歷程的形象化的歷史。正如英國著名美學家科林伍德指出:“沒有藝術的歷史,只有人的歷史,它們之間根本的變化在于人的思想觀念、審美價值和審美取向。”在西方,極端的藝術終結論者把藝術發展劃分為三個時期:最古的是象征藝術,用符號象征理念,它是“物質因素超過了精神因素”;其次是古典藝術,如古希臘的雕刻、神像,達到了精神因素和物質因素的統一;第三階段是浪漫藝術,這是指西方的近代藝術,它的精神因素超過了物質因素。浪漫主義發展到極端地追求理想、激情,就會毀滅,最后藝術就要讓位于哲學,人類就沒有藝術了。上述觀點雖致偏頗,卻道出藝術發展與人的觀念發展的變化統一性。陶藝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文化特點和價值取向。由于每個時代的大環境各異,因此,陶瓷作品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所折射出來的時代精神和文化氣息也不盡相同。就中國而言:原始彩陶的單純質樸、宋代青瓷的渾厚大氣、明代青花的妍麗雅致、清代陶器的繁縟多姿等。當代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人們已不滿足于吃飽穿暖的生活模式,而樂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茶道的興起、飲茶之風的盛行刺激了陶瓷茶具的生產設計,室內外裝修運用陶瓷藝術品作為美化空間的裝飾點綴,以體現思想文化品位。陶藝在不知不覺中適應了社會生活的這種要求,把當代人的文化精神、藝術思想、審美情緒悄悄地滲入到現代陶藝設計中去,提高了現代陶藝的藝術性和品位性。陶因生活需求而產生,生活因陶而豐富多彩,陶瓷與生活緊密相連,探究現代陶藝的人文精神,離開了當代社會生活就等于無源之水,可以說現代社會的發展促進了人的發展,同時成就了現代陶藝的快速興起與成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玩陶、賞陶、愛陶的制陶氛圍中去,陶藝設計由此從專業化走向大眾化。
二、陶瓷藝術裝飾表達出濃烈的傳統人文精神氣息
陶器和瓷器是人為制作的物品,它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同時,必然反映人的主觀意識,陶瓷藝術裝飾表達了人的自然觀念,人的想象、情緒和理想。陶瓷藝術裝飾精致地表現了中國自古以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人文思想,歷代陶器和瓷器裝飾紋飾既有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鳥魚龍,又有人類自身,而且在這一紋飾中,總是執著地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陶瓷藝術裝飾表現了人物內心純真的感情和瀟灑的風度,使人成為真正優美的形象。中國瓷器還體現了中國人民對歷史的尊重。陶瓷藝術裝飾形式從唐、宋、元、明、清到現代可分二類:一類是寫意繪畫,另一類是工筆繪畫。這兩種繪畫裝飾形式都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時期特征在陶瓷產品上的呈現。唐代長沙窯出現釉下彩繪花鳥,正值唐代花鳥畫藝術已有相當高水平時期,技法成熟,筆法流暢,一氣呵成,自然生動,是唐代民間花鳥畫的藝術風格。而宋代的陶瓷刻劃花的精細都是反映了花鳥繪畫風正轉化為工細的工筆畫的鼎盛時期。也為元青花、明清的陶瓷工筆古、粉彩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陶瓷藝術裝飾形式無論是寫意還是工筆畫都是中國特有的繪畫藝術裝飾形式在陶瓷上的表現。陶瓷藝術裝飾都反映了中國人文畫歷史性影響,形成了中國陶瓷裝飾特有的藝術風格。瓷器所表現出的人文精神,映襯著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藝術化追求,它不愧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人在勞動中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人,陶瓷藝術不僅是物質產品,更是一種精神產品。
三、現當代是陶瓷藝術人文精神自由迸發的時期
現代陶藝只是“陶藝中的一個偶然的、特殊的或階段性的現象”,是在現代社會意識下,在傳統陶藝的基礎上附加了新的特質。如今人們已以突破“用”的羈絆而用一種純藝術的理念看待陶藝。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的不同概念在于:現代陶藝越來越屏棄功能效用的特點,逐漸把造型的觀賞美感放在了首位,以符合當代社會審美的需求。陶藝視構思創新為藝術生命的再現,作品本身的魅力體現在造型美、裝飾美、材質美、工藝美等諸多因素上,陶藝家個人思想品格與修養融入造型形式美之中是作品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現代陶藝是現代藝術的一部分,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審美取向的轉變以及人文精神因素等息息相關。現代陶藝運用陶瓷的物質材料和工藝反映藝術家思想情感和對社會生活的理解,現代陶藝所具有的新形式、審美意蘊都是傳統的陶瓷藝術所不具備的。這是來自美國藝術家Stephanie Dearmond的精美陶瓷“字”設計,陶瓷上面的繪畫全由手工完成。
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陶藝是寫實主義古典美的話,那么充滿時代感的現代陶藝更具有抽象主義浪漫的形式美。傳統陶藝造型源于生活、充滿理性的設計中,追求的是質樸嚴謹,實用大方的含蓄之美,最終以形體的多樣化和釉色裝飾的豐富性來完成陶瓷不同的形態面貌;現代陶藝注重的是人們心靈軌跡的自然情感流露的表達,在一種完全釋懷內心情緒世界和偶爾性思維情感宣泄的輕松創作過程中,按照自己審美視覺意識逐步確立了現代陶藝設計追求形式美。有感而發,運用不確定多變的現代繪畫藝術處理手段,制作時恰倒好處地體現不同材質本身的語言特色,并借助于水、火、土、釉色等工藝燒成特性的外部條件來完成作品創作設計。崇尚返樸歸真的自然之美則是現代陶藝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陶藝具有反傳統、反技術的叛逆精神,有一種敢為人先的設計思想觀念,打破了傳統設計中均齊、平衡、歸納、對稱的設計模式,更強調陶藝材質語言在新工藝新技術下的運用,把陶藝造型裝飾的整體美與當代人的審美喜好結合起來,共同構筑起現代陶藝豐富多彩的精神內涵和設計理念。現代陶藝創作思維異常活躍,表達形式方法的多樣化,則反映出當代社會對外交流頻繁的高度開放性。直白、率真地表現對象,讓藝術家有更廣闊的創作空間來施展各自的才華,完善了造型的個體特征。現代陶藝理所當然在設計上反映當代人的文化特色、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構思的獨特性、創意性,用最敏銳的眼光捕捉社會發展過程中最具流行的時尚文化元素,準確地將當代人的所思所想和對世界的感悟主動糅合到形體的設計中去。
總之,陶瓷發展從滿足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逐漸演變為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審美價值,再發展到藝術家借以表達情感的載體,其中的變化不僅表現為造物活動本身,也表現為造物活動的主體,以及由此造成的結果。事實上,無論是傳統陶瓷還是現代陶藝從本質就是陶瓷藝術,是泥、釉與火的藝術。如何使陶瓷藝術創作關注人的生活,從不同角度審視和表現出個人對藝術的理解,適應不同層次人群的審美要求,凸顯時代人文精神發展的基本脈絡,反映同時代陶藝創作的思潮,依然是當代世界范圍大的文化背景下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