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可殺得3000和春雷王銅的400倍液對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預防效果最好,與波爾多液效果相當。上述藥劑與春雷霉素或代森錳鋅混配防效優于使用單劑。
關鍵詞:核桃;細菌性黑斑病;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S436.64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2)01-0093-02
核桃細菌性黑斑病又稱“核桃黑”,是世界性核桃病害,我國各大核桃產區均有發生,且近年來危害嚴重程度有加重趨勢,部分產區發病嚴重。該病由原核生物界細菌門黃單孢桿菌屬的核桃黃極毛桿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juglandis)所致,菌體短桿狀,0.5~2μm或0.3~0.6μm,極生單鞭毛,有莢膜,革蘭氏染色陰性。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標準養基分離培養時產生黃色素,生長最適溫為26.7~32.2℃,最高臨界溫度為37.2℃,最低臨界溫度為1.1℃。此菌屬專性寄生,只能侵染核桃屬的樹種。一般植株受害率達70%~90%,果實受害率為10%~40%,嚴重時達65%以上,造成果實變黑、腐爛、早落,核桃仁干癟,出仁率含油量均降低,嚴重影響核桃的產量和品質。
本試驗選用了可殺得3000和春雷王銅等6種殺菌劑(含混劑)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以探索最佳的應用濃度。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試材是9年生遼寧1號;試驗地點:大連普蘭店市炮臺鎮和大連金州區前石鎮。
1.2試驗方法
1.2.1不同濃度藥劑防治核桃細菌性黑斑病試驗分別應用3種濃度的可殺得3000和春雷王銅,以波爾多液(硫酸銅:石灰:水=1:2:200)為對照(見表1),均勻噴霧。試驗采用3株小區3次重復,每小區隨機掛牌30個果實,統計病果數,計算病果率。
1.2.2不同藥劑混用防治核桃細菌性黑斑病試驗分別應用6種藥劑(含混用制劑)進行均勻噴霧處理,以噴清水為對照(見表1)。試驗也采用3株小區3次重復,每小區掛牌30個果實,果實膨大后進行統計病果數,計算病果率。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濃度藥劑對細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可殺得3000和春雷王銅的400倍液對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與對照波爾多液防效相當。1000倍的可殺得3000和春雷王銅防效較差,其平均病果率均接近其400倍液的2倍。

2.2不同藥劑混用對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試用藥劑對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對照(清水)。單獨使用藥效最好的為可殺得3000,而混用藥劑的防治效果明顯優于單獨使用的藥劑,春雷王銅最為明顯,與代森錳鋅的混合配制比其單獨使用時病果率降低36.3%,可殺得與春雷霉素的混配制劑,病果率降低11.1%。

3.討論
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病原菌屬核桃專性寄生細菌,病原細菌主要侵染葉片、果實、枝條,細菌侵染葉的所有組織:薄壁組織、中脈、側脈、細脈、葉軸及葉柄。病斑在薄壁組織內呈褐色到黑色,直徑為幾毫米,外圍有一條黃色暈圈。在葉柄上,呈細條狀,大量病斑和條斑或葉緣的侵染隨著葉子生長引起畸形,但一般宿存在樹上,僅在受害極為嚴重時小葉死亡脫落。果實感病后,外圍有水浸狀暈圈,迅速擴大變黑,在潮濕的情況下病斑表皮裂開,很快分泌出細菌溢膿;幼果發病時,內果皮尚未硬化,病菌向果內擴展可達核仁,導致全果變黑,早期脫落;果實膨大后,內果皮逐步硬化,病菌只侵染外果皮。在枝條上,枝條表皮呈細條水漬狀病斑,隨著生長病斑擴散至表皮一周,逐步枝條變黑壞死。該病菌危害程度受環境濕度影響較大,在展葉期和花期前后,雨水較多時發病較重,主要原因是該病原細菌大多潛伏在健康的休眠芽和雄花芽內越冬,隨著芽和雄花芽的伸長,細菌繁殖并侵染周圍健康組織,細菌不斷增殖,形成細菌溢膿,當雨水較多時,病菌極易隨雨水傳播并再侵染。核桃雌花頂端生長兩個較大的柱頭,且柱頭濕潤持續時期較長,也有利于病原細菌存活和侵染。因此,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防治,展葉期和花期應該是兩個關鍵時期。
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預防的藥劑多以銅制劑為主,常用的銅制劑中波爾多液的預防效果最佳,但其對核桃嫩葉產生較重的藥害,此時期應慎用。本試驗研究表明,可殺得3000的400~700倍液和春雷王銅400倍液都有較好的預防效果,且都未產生藥害,使用方便,但價格稍高于波爾多液。混配制劑防治效果優于單劑,而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應是波爾多液和可殺得3000的配合使用,即在花期前使用700倍可殺得3000,花期之后應用波爾多液,既避開了波爾多液的藥害,也起到了較好的預防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永強,朱惠英,馮強,等.核桃黑斑病病原研究與防治試驗初報[J].甘肅農業科技,2004,29(2):41-42.
[2]李曉陽,劉亞東.遼寧地區核桃黑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中國林副特產,2006,1:18-19.
[3]史愛霞,支小明,王春續,等.核桃黑斑病的發生原因與綜合防治措施[J].西北園藝,2010,4:25-26.
[4]孫陽.核桃細菌性黑斑病及防治[J].落葉果樹,201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