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直
李調元是四川人引為驕傲的才子,于是產生了許多有關他的故事。竹間君的《亦俗亦雅李調元》(載2011年3月28日某報)是其中之一。作為民間故事講講,可以醒脾,不必深入研究:但如果要讓讀者不止是笑一笑,而能獲得點甚么有用的常識,就得講究質量。如果作者淪于失真媚俗,可就丑化李調元了。
本來羅江網站曾經選載民間傳說——李調元7歲吟詩云:“浮云來萬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币粫r傳抄鄉里,被譽為“神童”。李父曾指著屋檐上織網的蜘蛛出對:“蜘蛛有網難羅雀”,李調元便信口對道:“蚯蚓無鱗欲變龍”。其比喻得當,對仗工整:而“平平仄仄平平仄”與“仄仄平平仄仄平”,十分協調,足見其才思之敏捷和語文功底之扎實。這首詩和對句就值得引用,當在李調元故事中認真介紹,而不能舍棄佳作,另選糟粕。
隨著“國學熱”掀起“對聯熱”,為了不再以訛傳訛,需要傳授正確的常識。如果大家都信手抄寫一些傳聞,不計真偽,張冠李戴,豈不誤人子弟!這里筆者嘮叨幾句,供識者審正。
先說竹文所言師生屬對情節——老師正吸煙打扇,出句道:“吹風打扇,眼前風云密布”。這出句按照聲律分析,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不合規格;而且多余“眼前”二字,使得前后音節缺乏交替。水平低到如此,還配當李府塾師?文中安排李調元對的“屙屎打屁,胯下雷雨交加”無謂重復“打”字,“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同樣沒有交替(遞換)。這種劣質產品算是才子對句嗎?
竹文說,后來派給李調元的信手書寫對聯:“兩個荷包蛋,一張萬年紅”,也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一眼就能看出下聯相應位置的字平仄失對?!昂砂?、萬年”顯然結構不對仗,又是劣質產品!
竹文中所云“騎青牛,過函谷,老子李”和“斬白蛇,入成陽,高祖劉”這一對句本與李調元無關。舊時趣對是:“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和“斬白蛇,入武關,高祖氏劉”。竹君這里抄掉“姓”“氏”二字。原先編故事的人,從那姓氏生發,稱曾有人派給李元度出上聯:“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劉乃香速對下聯:“斬白蛇,入武關,高祖氏劉?!贝松写甲C。后來W博客說:“我不禁想起30年代四川才子劉師亮拜訪厚黑教主李宗吾的自報家門趣話。李宗吾咄咄逼人:‘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劉師亮反唇相譏:‘斬赤蛇,定天下,高祖氏劉!”把一段趣話說得丁丁然,似平成為史實,乃殊不可取!
至于“鳳棲禾下鳥飛去,馬臥蘆邊草不生”這副拆字對,《大潮州文化網》載《潮州民諺:一句禿驢罵通庵》說是“潮州才子吳殿邦”寫的,此說待考。但《中華語文網》載《對聯集錦》生拉活扯派給蘇小妹去罵佛印,顯然屬于生造胡編。張福海編《紀曉嵐》(群眾文學出版社,1997年)又錯抄成“鳳游禾陰鳥飛去,馬走蘆邊草不生”,既非紀曉嵐編撰,也非張福海創作,是編寫者抄襲而且錯抄了的偽劣產品,不足置評。
前引羅江網站說,李調元7歲時就寫出合格的近體詩:
浮云來萬里,窗外雨霖霖。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滴在捂桐上,高低各自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用“下平聲十二侵”的“霖、吟”(這個韻部曾經難倒許多人),句式平仄安排中規中矩,可見他早已熟知近體詩格律。奇怪的是,為什么他成名后寫的詠“秤砣石”詩,居然有的句子會不合聲律呢?請看下面的平仄字樣:
萬里長江一秤砣,長虹作桿橫天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待到明月成鉤后,秤得山河重幾多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橫天河”犯了“三連平”大忌。第三句“待到”是仄聲,與上句頂節失粘,與當句“明月”失替。第四句的“秤”一般用“稱”。事實證明這首詩并非李調元原作,至少又是抄錯了的劣質產品。
禮敬先賢,該下功夫研究歷史文化,實事求是,認真負責地寫作。惟愿后來人切勿信口開河,失真媚俗,丑化先賢名士李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