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萍 黃細妹
一、傳統工筆粉彩花鳥藝術的形成
粉彩屬釉上彩,具有粉潤柔和、色彩豐富、絢麗雅致等特點,而且粉彩表現的技法多變,風格各異。粉彩瓷題材十分廣泛,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均可入畫。傳統工筆粉彩的藝術手法,主要是以飽滿、細膩、色彩絢麗等為特色,有的還加上圖案紋飾,甚至描金,故顯得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現有資料顯示和專家學者都一致認為,其形成之源是工筆國畫,是國畫與陶瓷的結合體。所謂工筆,就是用畫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明徹入微,用極其細膩的筆描繪物象。中國工筆花鳥畫在長期的發展中,適合國人的審美需要,形成了在觀察客觀形象的基礎上,以寓興、寫意為目的的創作傳統,成為中國人緣物寄情,抒發胸臆的藝術載體。
隨著粉彩的逐步成熟,制瓷工藝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也為傳統工筆粉彩花鳥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支撐與保障。當然,其形成也是有著適應其生長的肥沃土壤,這就是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早在康熙時期,政治穩固,社會經濟逐步的恢復發展,呈現出全面繁榮的景象,人民群眾對于藝術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美術與社會群眾良好的關系開始建立。傳統工筆花鳥作為當時高度成熟的上層藝術,擔負起了向民間傳輸推廣藝術文化的責任。以瓷聞名于世界的景德鎮,匠從八方來,思想與創作力異常活躍,將工筆花鳥與粉彩結合,也就成為陶瓷藝人的一種嘗試與探索,吸收國畫技法,為陶瓷彩繪所用,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二、傳統工筆粉彩花鳥的現代傳承
新中國成立以后,景德鎮陶瓷產業的發展進入了新時期。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品質也越來越高,審美情趣也日漸水漲船高。隨之而來,他們對藝術品位的要求也悄然發生變化。這對陶瓷藝術工作者帶來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工筆粉彩花鳥創作者深入現實生活,擺脫了各種束縛,不再是純粹盲目追求技藝,而是加入了個人的情感,在繼承傳統工筆粉彩工藝的基礎上,在工藝、題材、技藝、材質上尋求突破與創新,把現代粉彩裝飾技藝與當今時代審美情趣有機結合,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和現代氣息,逐漸形成了強調寫意花鳥的構圖及表現手法,而粉彩寫意作品因構圖簡潔,色彩明快,用筆簡練,達到韻味濃的藝術效果,費工費時少且易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藝術個性,故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好。
1、構圖
粉彩寫意花鳥的構圖主要分兩類:一是折枝式,二是通景式(全景)式。這要根據陶瓷不同器型特點來進行構圖。
1、瓷板、瓷盤類的構圖:由于此類器型和國畫一樣均屬二維空間,其構圖方法與國畫無異。國畫花鳥中的折枝式構圖,如:縱式、橫式、斜式、垂式、團式、三角式等形式;國畫花鳥全景式構圖如:平遠、高遠、深遠、綜遠等四種形式均適用于瓷板與瓷盤。
2、立體陶瓷的構圖:如瓶、罐、缸、筒等。因為是三維空間,其構圖方法有的可采用國畫構圖,有的必須有所變通。應根據器型特點靈活運用。
藝術陳設瓷中,此類器型居多。其構圖方法也可采用折枝式。雖然此類器型是非平面的,但可從底部或上沿部下筆進入畫面。瓶類另一種構圖是通景式。所謂通景(全景)式,要求不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都成畫面。畫中景物的布局要有參差變化、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縱深感。國畫構圖法則中關于主賓、疏密、開合、藏露、虛實、呼應等關系,同樣要妥善處理。如果從器型中部入畫,可利用巖石、假山等物將花木的根部隱于其后,或者在花木的根部以石頭、小草、苔蘚等表示地面。總之不能給人產生無根之木、憑空而來的感覺,而且要注意畫面的連貫性和點線面的關系。花木鳥蟲等物的大小比例要協調。此外景物構圖還應根據需表現的對象及其精神氣質來選擇器型,或根據不同的器型來選擇所畫的對象。

2、寫意
寫意粉彩花鳥畫著重表現花鳥神韻,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作畫是為了“寫意”、“寫性”、“寫心”,寫物乃是為了“寄情”。粉彩寫意花鳥在技法上脫去了粉彩工筆花鳥那種線條勾勒輪廓,層層洗染的工序以及工致、細膩的刻求,拓展、發揮了筆觸、料色痕跡的表現力,強化了筆觸和料色在運轉流動中所自然體現出來的韻致,并吸收了書法的用筆,融書畫于一體。在形象刻畫上重簡潔、提煉,重神韻意向,而且易于抒發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現作者的藝術個性。
現代寫意粉彩花鳥畫的表現手法應打破陳規、博采眾長、創新出奇。為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現代寫意粉彩可適當應用釉下彩、青花、顏色釉、新彩、水點等裝飾材料和技法為己所用。以采用水點技法為例:粉彩寫意花鳥水點法以水來調和顏料,這樣可以較好地表現筆觸和料色的韻致,一般用玻璃白打底,畫花朵時往往在筆毫上先蘸較淡的料色,筆尖上蘸少許濃料色,施手法使料色產生由深及淺的色階,然后進行描繪,自然分出層次,猶如國畫中的沒骨法。這樣畫出來的花瓣色彩層次豐富、滋潤鮮活。所畫的枝干也富有立體感,再以羊毫筆稍加皴擦,便產生出豐富的肌理效果。畫葉一般用油性顏料,葉片不先勾線,先勾線的缺點是上料時容易被樟腦油榨開。
此外花鳥作品講究靜中有動,動靜結合,講究映照、呼應,情景交融,以獲得神形兼備,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和審美情趣。譬如粉彩寫意花鳥畫面不宜太滿,空靈一點好。太滿則顯繁雜,悶塞。應充分體現陶瓷自身的材質美。料色也不宜過深過重,要少而精,過深過重會遮掩材質的美感,也顯得俗氣。
綜上所述,作為傳統工筆粉彩花鳥的傳承者要在汲取傳統技法精髓的同時,不斷進行各種嘗試和創新,各自尋找能充分發揮并適合自己的藝術表現與特長展示的工藝技法。通過對新工藝的挖掘與開發,改進技法,轉換思路,創造出陶瓷粉彩新的藝術天地,形成自己獨特個性的陶瓷藝術底蘊和符號。當然傳統工筆粉彩花鳥繼承與發展的道路還很長,其發展空間仍舊寬闊,還有許多有待于我們去繼承和發展的地方,這也是當代藝術家們共同的責任和追求。
余麗萍 藝名:博怡,1977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鎮市陶瓷世家,老一輩陶瓷藝術家余昌泰之孫女,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期間曾得到毛光輝老師的悉心指點并正式成為毛光輝關門弟子(毛光輝師從于陶瓷美術家鄧肖禹先生,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陶瓷藝術名人、陶瓷藝術研究社會員)。其擅長花鳥、走獸,深受廣大陶瓷愛好者及收藏家的好評。
黃細妹1981年生于江西樂平,高級陶瓷美術師,景德鎮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后又跟隨李祥東老師學藝。其擅長人物、走獸,尤以花鳥為主,深受廣大陶瓷愛好者及收藏家的好評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