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ad智庫》 企業擴張的途徑不只一個,不過只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能積極采用不同的途徑。與采用單一途徑的企業相比,通過多種方式獲取資源的企業更有成功優勢。
這是INSEAD策略學教授洛朗斯?凱普倫和杜克大學教授威爾·米切爾歷經10年通過對162家電訊公司研究得出的結論。
凱普倫說:“通過聯盟、契約、合伙、特許經營、合資等途徑獲取企業科技和特殊人才是合理的選擇,當這些途徑都行不通時,才應做出并購選擇。”
研究顯示,通過多種方式獲取資源的企業更有優勢:它們在未來5年內存活的概率比那些主要依賴聯盟的企業高46%,比專注于并購的企業高26%,比堅持內部研發的企業高12%。
“企業并購往往要付出巨大代價,它不但過程極其復雜,還會干擾企業業務的穩定發展。”不過,企業CEO經常在內部或外部同行的壓力下未經全面評估就草率地選擇并購途徑。“比如,公司給CEO定下的目標是每年達到20%的增長,很顯然,并購是增長的最迅速途徑。或者,同業競爭對手正進行并購,他們害怕落人下風,便急于做出并購選擇。”70%的并購開始時似乎是取得成功,但最終卻宣告失敗。
股市低落和企業經營環境變異引發了今天的并購熱潮。凱普倫警告說,CEO們在選擇并購途徑前必須格外小心謹慎。“當一家企業在面對高度不確定性或所在行業存在諸多變量而無所適從時,企業決策者難免參照同行其他業者,特別是行業領袖。”這種盲目仿效其他企業的行為可能導致骨牌效應。
“企業并購不能取代企業戰略,它僅僅是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一個工具。”凱普倫說,“從長遠看,企業必須利用多元途徑獲取資源,以創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業務組合價值,當然必要時可以考慮出售某些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