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浩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應用、發展和普及,網絡媒體在企業突發事件新聞報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企業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通過對企業網絡突發事件的分析,從企業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入手,提出了應對處置網絡突發事件的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國有企業;網絡事件;應對;措施
網絡媒體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一種新興傳播媒體,其社會影響力及其傳播作用日益凸顯。隨著網絡傳媒的發展和信息流動程度的提高,企業在其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突發事件。面對發生的突發事件,有的企業積極應對,轉危為安;有的企業措手不及,應對失策,致使事態擴大。如何適應迅猛發展的新興媒體,有效應對處置突發事件,已成為國有大型企業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國有企業應對網絡事件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調整,一些央企因重組改制、內部分配、干群關系和產品質量等問題頻頻引發群體事件,并迅速通過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演變為備受國內外關注的網絡事件,如茂名石化打砸事件、安陽石油油品事件、央企某油田“8·8”群體事件等,這些事件嚴重影響了國有企業形象,甚至引發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質疑。總結回顧這些網絡事件,除企業對事件的處置方法存在問題外,部分媒體甚至是一些國內知名度較高的網絡媒體進行不負責任的瘋狂炒作,在網絡群體事件形成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新聞發布制度沒有建立,輿情信息渠道不暢。國外企業普遍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甚至10人以上的中小公司都設有兼職發言人。國內企業新聞發言人制度則相對滯后。2003年,國務院各部門及各地政府開始啟動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現在國內很多公司都紛紛設立新聞發言人,但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目前尚沒有深刻認識到信息發布、傳播和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面對網絡上的煽動、蠱惑,沒有一個權威部門或新聞發言人在第一時間向公眾發布信息,對群眾的傳言發出正面聲音,對網絡上煽動語言做出反應,及時做好網絡媒體的工作。
廠務公開制度受眾有限,網絡溝通機制尚未建立。多年來,國有企業普遍實行廠務公開,并且已經形成一種制度,但并不健全與完善。一是在公開內容上,缺乏全面、系統的正面宣傳,加之沒有建立網絡溝通渠道,基層棚架現象嚴重,群眾很難及時獲得自己關注的信息。二是在公開時效上,沒有形成持續、有效的公開,導致廠務公開工作受眾面小、傳播范圍窄,甚至受到群眾的抵觸和反感,公開效果事倍功半。三是在公開形式上,依舊滿足于在報紙、電視上發布消息,受眾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客觀地說,目前的廠務公開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迅捷多變的輿論監督的需要。
網絡輿情管理不完善,應對突發事件遲緩。企業綜合性的信息平臺尚未建立,在日常動態下信息的收集、整理、匯總方面渠道也比較分散,難以對突發事件進行全面的監測和預警。沒有建立危機狀態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發布制度,對涉及突發事件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信息不掌握,部門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單位又沒有按規定及時報告,甚至出現遲報、漏報和瞞報現象。各有關部門雖有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但各方都只站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應急,相互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難以區分出整個事件過程中的輕重緩急,因此在應急舉措上失去了方向,在關鍵時刻發揮不了關鍵作用。
網絡法律法規不健全,各種虛假信息泛濫。媒體應是具有公信力的傳播機構,但現在市場環境下的媒體魚龍混雜,部分不負責任的媒體的報道嚴重混淆視聽,輕信虛假信息和謠言,在網上形成惡性炒作。一是網絡信息的審核發布不像傳統媒體那樣嚴格,網民隨意在網站上匿名發表信息,很快被一些大的網站轉載,加速了信息傳播速度。二是有些網絡媒體為追求經濟利益,提高訪問量,制造轟動效應,轉發、引用虛假新聞和錯誤信息,欺騙公眾。三是有些網站不顧職業道德,把未經核實的傳聞編發上網,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甚至無中生有地制造事端,誤導受眾。四是個別人借助網絡傳播謠言,蓄意制造矛盾,破壞社會穩定。
國有企業應對網絡事件的對策與措施
綜觀近年來發生的涉及企業的網絡群體事件,國有企業必須認真總結吸取經驗教訓,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現代化傳媒手段,促進和推動企業各項工作,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建立企業新聞發布制度,及時應對化解輿情危機。2011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做好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健全應急報道和輿論引導機制,提高時效性,增加透明度。因此,國有大中型企業要盡快建立新聞發布制度,通過設立專兼職新聞發言人,及時向群眾如實公布準確的權威信息,圍繞企業重大決策、重要會議、重點工作等方面進行新聞發布,對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處理,對群眾提出的利益訴求進行解答,增強工作透明度。同時,要通過新聞發言人,密切與媒體的聯系,適時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對涉及企業的新聞報道進行溝通、協調和處理,對網絡上出現的有關企業輿情進行答復,積極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遇到突發性事件發生,及時、快捷地告訴媒體和群眾事實真相,表明企業管理層的態度,耐心做好釋疑解惑工作,消除負面影響,樹立誠信、務實、負責的企業形象。
完善企業廠務公開制度,拓寬群眾意見表達渠道。健全完善廠務公開制度是依靠職工辦好企業、加強企業管理的內在要求,是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促進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的有效途徑。而企業網站是企業發布信息的權威平臺,是企業加強與群眾溝通的重要紐帶。因此,國有企業首先要堅持和完善職代會報告制度、職工代表評議制度、熱點問題解答制度等,充分利用廠務公開欄、宣傳櫥窗、電視、報紙、會議等形式,把關系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以及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都及時向群眾公開,保證廠務公開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其次,要充分發揮企業網站資源的共享作用,加強網上論壇建設,完善信息溝通平臺,探索和實施廠務公開,提高企業工作的透明度,主動接受職工群眾的監督。尤其要以企業新聞網、信息網為平臺,設置一些必要的專題或欄目,例如開設“職工論壇”欄目,有引導性地開展主題討論,達到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開設在線訪談欄目,邀請企業領導和部門負責人與職工交流互動,聽取意見和建議,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及時幫助職工群眾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設立網上意見箱、留言板,經常性地通過網絡征詢職工群眾的建議和意見,及時了解和掌握職工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解決問題提供依據,從而達到及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密切干群關系的目的。
建立網絡輿情信息機制,有效防范處置突發事件。一是建立日常輿情監測機制,實行網上輿情日報制度,建立網絡信息員隊伍,完善信息報送制度,安排專職部門和人員收集網上信息,實時追蹤輿情發展。二是建立分類研判機制,根據輿情即時匯報反饋情況,立即組織專題研究,對日常輿情進行分析判斷,提高對網絡輿情的分析判斷能力,避免管理層在突發事件面前決策失誤。三是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各部門要及時溝通,主動交流,加強部門間的信息互換,最大限度地減少監控中的疏漏。同時,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敏銳感,果斷、及時地處理相關輿情。四是建立突發事件應對機制,盡快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提升應變應急能力。
加強網絡媒體隊伍建設,強化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網絡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是傳播知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確保網絡媒體健康有序發展。一要加快網站從業人員資質認證體系建設,實施網絡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對網絡從業人員進行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和遵紀守法教育,加強經常性的業務培訓學習,全面提高網絡從業人員素質,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的網絡傳媒隊伍。二要建立網絡信息審查發布制度,規范網上信息發布程序,提高技術與安全保障水平,確保網站信息的權威性、準確性和時效性。三要實行網絡(博客、微博)實名制,積極倡導受眾增強責任意識和公德意識,引導受眾發表理性言論,這樣既可以保證受眾的言論自由,又能在自由的基礎上加強監管。四要建立網絡責任追究制度,不論網絡從業人員還是網絡受眾,都要遵守法律法規和網管制度,對自己在網上發表的言論負責。對于造謠生事的極少數網民,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集團河南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測井公司)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