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廈門、大連之后,對PX的恐懼,這一次發生在了寧波。
因為對PX化工項目的恐懼,浙江寧波鎮海煉化擴建一體化項目遭到了當地部分民眾的連續抗議。10月27日下午,寧波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領導干部會議,在廣泛征求民眾對鎮海煉化擴建一體化項目的意見后,就共同維護社會穩定做出進一步部署。當天晚上,中共寧波市委書記王輝忠與市長劉奇還分別主持召開座談會,就鎮海煉化擴建一體化項目面對面聽取民眾意見。
28日晚,寧波市政府新聞發言人表示,寧波市經過與項目投資方研究決定:堅決不上PX項目;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停止推進,再作科學論證。
鎮海煉化擴建一體化項目是中國“十二五”重點生產力布局規劃項目,擬擴建年產1500萬噸煉油、12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558.7億元。這個擴建一體化項目,有包括PX項目在內的多個子項目,寧波市政府新聞辦在10月2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PX項目已經取消,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也已停止推進。
當下,國人的環境權利意識覺醒,這是對長期以來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的反思。為了追求增長率而犧牲環境,導致了國人的環保焦慮癥日益嚴重,加上社會上存在互信不足情緒,使得人們逢PX必反。
PX的學名為“1,4—二甲苯”,又叫“對二甲苯”,作為一種大宗化學基礎原料,PX用途廣泛:它除了可直接用作顏料、油漆稀釋劑和工業溶劑外,用PX制成的聚酯材料可用來生產飲料瓶和各種絕緣包裝;聚酯纖維(即滌綸)除用作紡織面料外,還可用作輪胎簾子線、運輸帶、消防水管等;用滌綸制成的無紡布還可用于室內裝飾、地毯底布、醫藥工業用布等。可以說,沒有人能離得開這個化工產品。
但是,人們對這個“低毒類化學物質”的抵制沖動,急迫到來不及了解PX的真相與假象;而政府對這個繁榮產業的發展沖動,急迫到來不及權衡利益與風險。
在2011年8月29日《中國新聞周刊》科學欄目發表了《PX的真相與假象》的報道,《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從業內專家處獲悉,目前,國內PX項目的核心生產工藝都需從國外進口,由于PX的主要工藝被UOP等國外大公司壟斷,由此帶來的專利費高得驚人,占到總投資的10%~15%。為解決這個問題,“十二五”期間,國家對PX產業的支持將側重于工藝研發層面,以提高PX生產裝置的國產化率。而PX項目的選址有“三近”原則:離煉油企業近,離下游PTA工廠近,離大江大海近。
反對者的聲音,其實大都只是反對化工廠建在自己的家門口,有多少人是主張終極取消PX項目呢?而PX項目能取消嗎?
當然不能。因為人類發展到今天,已經離不開這種化工原料了。全球對PX的需求量便一直呈增長趨勢。從1990年到2004年,PX的年均需求增長率為8.4%。目前,世界PX需求的年增長率為5.8%。預計到2014年,世界PX需求量將增加到3480萬噸。作為發展中的中國,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PX消費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PX生產國,目前的產能占全球20%左右,消費量占全球30%左右, PX生產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見,在中國,發展PX項目是無可避免的。
正是因為這個局面,政府在決策上馬化工項目時,更加需要強調決策的科學性和程序的合法性。公眾對PX項目的恐懼,并非“無條件拒絕”。要消除公眾的環保焦慮癥,根本的辦法是地方政府不能視當地居民為局外人。在上馬項目時,不僅僅只是強調經濟和環境方面的評估,還要強調當地居民的參與性,有針對性地普及PX相關科技知識。如果政府嚴格進行環評,環評報告真正公開,民眾有充分的知情權,即使民眾心存疑慮,政府也可以一方面答疑解惑,做好充分的溝通解釋工作,另一方面持續完善環保設計,完善環境管理。
取消PX項目并非終點。包括《中國新聞周刊》等多家媒體的報道也證明,PX項目并非那么可怕,在已趨成熟的生產技術和嚴格的污染管理的前提之下,其影響能夠被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美國休斯敦280萬噸/年PX裝置距6萬人城市的距離為1.2公里;新加坡裕廊島埃克森美孚煉廠37萬噸/年PX裝置與居民區距離為0.9公里;日本橫濱NPRC煉廠35萬噸/年PX裝置與居民區僅隔一條高速公路。
城市的主人是當地居民,城市的發展不應該僅是政府說了算,同時,公眾也需要理性的引導,一個城市不能被不理性的情緒左右,更可怕的是不理性情緒下的對立升級。取消PX項目和停止擴建煉化一體化項目,并不是寧波鎮海污染威脅的終止,亦不是民眾監督環境的終點。全力防治環境污染,正確回應公眾關切,加強交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消除對立,尋找重化工項目發展的社會共識,才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反對者的聲音,其實大都只是反對化工廠建在自己的家門口,有多少人是主張終極取消PX項目呢?而PX項目能取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