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指數研究院7月2日發布的6月份“百城價格指數”顯示,6月份,中國一百座城市住宅均價環比5月上漲0.05%,結束了自2011年9月以來連續9個月環比下跌態勢。房地產市場再次處于一個十分微妙的時期,明智的政策選擇是對此趨勢予以嚴密監視,抑制可能導致房價大幅度上漲的任何苗頭。如果放縱房價上漲,將會產生相當嚴重的經濟、社會后果。
6月份房價上漲,合乎邏輯。首先,面對宏觀調控,很多開發商采取降價措施。在此力量推動下,主要城市成交量自3月以來持續穩步回升,多數城市較去年同期有一定增長。部分樓盤在獲得較好銷售業績后,到5、6月份,開始取消折扣甚至略微調高價格,使得本月房價止跌并略有上漲。
不過,更為重要的原因也許在于宏觀政策的變化。由于擔心經濟下滑,中央政府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在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之后,更降低存、貸款利率。此舉給市場發出政府放松宏觀政策的信號,房地產市場對此信號最為敏感。購房者的購買意愿加強,一些較為激進的投機者相信,新一輪更大幅度的政策寬松在即,房價又將重現2008年宏觀刺激政策后的大幅度上漲,因而搶先出手,推動房價上漲。
如果事態確像這些投機者所預測的方向發展,那將是一場經濟與政治的悲劇。
過去十年來,房價快速上漲,當然,這通常伴隨著經濟過熱。為此,政府進行過若干次政策調控。然而,隨著房地產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分量越來越重,為避免經濟下滑,政府有時就不能不放松對房地產業的調控,也就造成了多次房地產調控的中途而廢。
政策如此反復,政策面對房地產如此軟弱,讓民眾對于房地產業的政治地位形成一種看法,政府會保護房地產業,不會聽任房價平穩。而在過去大半年中,一些地方政府也確實出臺了一些政策,試圖放松調控政策。因而,對于政府的調控政策,民眾也有這樣一種思維定勢:房價要降不容易;房價要漲則很容易。
在政策反復中,房價快速上漲的事實在投資者、在民眾中間塑造了一種普遍的幻象:在中國,房價將會永遠上漲,買房子是最保險的。這樣的信念助長了投機心理,只要看到政策松動,人們立刻推測,大漲就在眼前。這已經成為影響宏觀政策效果的一個惡性思維,使得政策的抑制和刺激作用都被嚴重放大。
現在,整個社會似乎正在形成這樣的認識:房價又要大漲了。然而,在這樣的時刻,決策者絕不可放縱房價上漲。
第一,過去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嚴重地房地產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經濟泡沫化。同時,房地產業已經嚴重地擠壓制造業,而制造業是中國經濟之本。如果放任房價上漲,房屋炒作再度涌現,則因為外部環境較差而陷入疲軟狀態的制造業,將再次遭受沖擊。而這將立刻反映到就業上。
第二,過去十年來,房價持續上漲,目前已經處于畸形高企狀態,嚴重偏離民眾平均收入,房價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房價恢復上漲,民眾的不滿將會增加。如果在快速上漲之后出現必不可免的大幅度下跌,則問題會更為嚴重。
第三,過去一年來,政府做出了讓民眾滿意的事情,暫時抑制了房價的快速上漲。如果房價突然反轉,恢復上漲,尤其是快速上漲,那么,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將會遭到沖擊。
從上述經濟、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來看,目前政府都必須密切關注房價發展趨勢。房價下跌,顯然不利于地方政府、開發商,以及擁有房屋的民眾等各方之利益。目前經濟仍未擺脫下行的風險,而房價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故而,政府總體上,應當繼續保持房價穩定,至多容許穩定中略有上漲,但也只能保持在微漲的水平上,而絕不應當容許其快速上漲。也許,目前的政策力度就是比較合適的。政府依然維持原來的限購政策之大框架,在相應政策上只進行微調。
政府應當認識到,保持房價穩定不是一項短期的臨時性政策,而應是一項長期政策。由此,或許可以逐漸改變人們關于房價的預期,減少房地產的投機性,推動產業結構正常化,最終,讓房屋回歸居住的基本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