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反饋
@devil楊:身份認同,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每一個認同背后都牽扯著無數關節。
@冷剪:和一位香港朋友聊天,他說回歸后大部分港人“我是中國人”的觀念日益強化。
@姚戈:香港回歸十五年,對內地也影響深遠,尤其在生活方式上。
@絕世活寶:香港回歸那年入職的97一代,如今已經是社會中堅力量了。
時事短評
從《大家》理論版停刊檢查說起
《大家》雜志社擅自出版理論版,斂財100多萬元。云南省新聞出版局已責令理論版停刊,并將依據核實結果,作出進一步處理。
文學雜志出理論版已不是什么新聞,相信很多人都收到過“收費論文”的約稿信,并對這類信息的騷擾不堪其擾。文學雜志出理論版,跟文學雜志長期辦刊經費不足有關,以前是搞“有償報告文學”自救,后來干脆不怕丑了,赤裸裸地打出理論版的商業旗號。理論版的商業屬性決定了其辦刊質量,作者基本是官員、公務員、半吊子學者????發這些“論文”干什么?當然不是為了“出名”,是為了評職稱,約稿信上寫得清清楚楚“評職稱時,其論文成果國家承認”。
文學雜志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目前處于弱勢。幾乎每一家文學雜志的老總都是一副“愁苦臉”,為了將稱為“事業”的文學刊物辦下去,今天找政府,明天找市場。為了刊物生存,只能嘗試辦一些市場化的增刊或副刊,以增加收入。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些像樣的文學刊物,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文學刊物商業化的理論版,也可視為一記耳光,不知該打在誰的臉上?
湖北松滋 阮紅松
讀者點評
《“三沙”升級》
@師迅齋主:少將羅援表示,在三沙市會設立師一級軍分區或類似的軍事單位,這也是中國國防重要標志。
@心不涵冷:贊成三沙市的成立!這是為了保衛住中國唯一的熱帶地域,中國的馬爾代夫。
《對話白先勇: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白崇禧》
@邱二十二:很好看,筆端飽蘸感情,濃郁而內斂。
@郭郭小語:傾聽中,對那段歷史,對白崇禧將軍的故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編劇部的故事》
@三妹看世界:《編輯部的故事》經典臺詞:“到今兒我都不明白,像我這么聰明的,打針吃藥都傻不下去的人,怎么就找不到一好人家?”
@仔仔:當年看這部電視劇,覺得相當勵志啊!
@炯炯有神的大熊貓:想起《編輯部的故事》最后一個故事,《人間指南》和人打官司,劇終。現在看來編劇的安排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