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多元的背景下,中共各級黨組織在維系公信力和影響力上面臨新的挑戰,此種背景下,你認為中共黨代表工作室在“重塑影響力”上有什么獨特價值?
蔡霞:中共黨代表工作室的積極意義在于,原來政黨是管理社會,現在中共黨代表是面向社會開放的,很多老百姓到工作室是談困難、問題、要求的。這就使政黨和黨員不再是過去僅僅依靠國家行政權力來發揮影響力,而是通過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服務群眾來發揮影響力。體現了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轉變。
而且群眾在跟中共黨代表接觸的過程中,也可以打破對一個政黨概念化的感覺。當領導干部成為黨代表的時候,有代表身份在里面,就不再是一個官了,而是一個群眾選出來、必須為群眾服務的角色,心理上是相對平等的。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如何進一步推進并保障中共黨代表的其他權力,例如決策、評議、監督、罷免?
蔡霞:如果按照黨內權力機關是黨代表大會,那么黨代表給領導提出的意見和要求,是作為權力主體來質問執行者的,我委托你辦事你怎么不把事辦好。但現在這個角色并沒有真正做到。
關于罷免這個問題,黨內監督條例中沒有制度來支撐。2003年頒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寫的是,黨委會委員有權力向上級黨組織提出罷免同級委員會的其他委員。按道理這個權力應該是黨代表的,但現在是同級委員會的委員,在授權關系上完全搞顛倒。同時,怎么罷免,操作程序都沒有。
中國新聞周刊:黨代會作為同級黨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如何真正理順黨代會、全委會、常委會的關系?
蔡霞:這就涉及到黨內誰是權力機關的問題了。黨章上寫的是,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地方黨的領導機關是地方黨代表大會和它產生的委員會。并沒有寫誰是權力機關,正因為沒有這么寫,所以黨委實際上行使了黨代會的職能,黨代會成為一個虛置。現在變成了黨代會受全委會領導,全委會受常委會領導。但實際上應該是倒過來的。
這個關系要理順,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黨章要修改,要明確誰是權力機關。二是黨代會的召開不由黨委會決定,而是由黨代會本身的機構來決定。應該是黨代會要求黨委會向我匯報什么,我要質詢什么。現在的情況是,黨委決定開會,黨代表來聽報告,聽完報告后大家討論一下怎么貫徹落實。
中國新聞周刊:廣東一些試點地區在不同層面進行了黨代表公推直選,甚至有區委常委直選的構想,怎么看待這種探索?
蔡霞:在黨代表大會上能不能實行區委常委的直選呢?我看這個競爭性的選舉是可以做的。如果這樣做的話,所有的領導班子成員都要亮相,要就區里的公共事務和公共政策進行辯論。就會開了對黨內的路線和重大問題進行公共辯論的頭。我認為困難會很多,看上去是局部試驗,但在信息發達的時代,無論試驗是好是壞,立刻就會有“溢出效應”。很快就會把黨內民主推向中高層,黨是否應對得了洶涌而來的這種進程,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