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債危機已令歐洲分化。在德法等統一派的努力下,歐元區將會擁有自己的銀行聯盟、自己的預算、自己的政治聯盟以及自己的統一市場。
“歐債危機何時才能結束?”對于這個問題,10月19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法國總統奧朗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同時出現在布魯塞爾,這讓現場的攝影記者對再現“默科齊”那樣有趣的照片充滿了期待。因為歐債危機,默克爾和薩科齊這兩位毫無共同點的人變成了親密無間的“默科齊”。
攝影記者希望可以拍到奧朗德與默克爾擁抱或者是握手,以襯托歐洲領導人團結在一起的峰會主題。然而,記者們并沒有拍到他們所想要的。
在歐元區崩潰這個緊迫的話題上得以喘息后,德法的領導人顯然更重視實用主義,無意于表達親密。
此際,距離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已經三年了。
銀行聯盟第一步
歐盟首腦峰會上,歐盟27國首腦勉強就建立銀行業聯盟達成初步意見,各方同意在2013年1月1日建成銀行業單一監管機制的法律框架,并逐步開始實施銀行業聯盟大計。
這是建立歐洲銀行業聯盟“三步走”的第一步。
根據歐盟設想,賦予歐洲央行對歐元區所有銀行的監管權,歐元區以外的歐盟國家的銀行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加入這一監管體系;由銀行出資設立基金,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銀行破產清算;建立健全的存款保險機制,從而在銀行破產或重組時保護歐元區儲戶的利益,是為“三步走”。
銀行聯盟是一種足以將歐盟核心國家緊密聯合在一起的強大手段。但是,與此同時,核心國家的緊密聯合,也就意味著非核心國家身處“圈外”。與其說銀行業聯盟是一種平息危機的工具,還不如說是一種長期的政治工程。
“這是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取得共識非常不容易。”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馮仲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監管機構開始運轉的時間表上,德法兩國就從未統一過。法國以及它所代表的“地中海”陣營更傾向于速戰速決,即在2013年1月1日開始實行。德國則堅持了一貫沉穩的態度。
用默克爾的話說,“新的監管機構開始充分行使職責還需要時間”。
德法對于銀行業監管范圍以及監管權力劃分上的分歧才是爭論不休的實質。法國希望銀行業聯盟可以對歐元區境內6000家銀行進行審計和監管,而德國只愿意交出其大型銀行的監管權力。奧朗德希望可以將監管權力交由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掌握,但是默克爾對于一國一票的投票制度卻并不認同。
從布魯塞爾當地時間10月18日16時開始討論,一直到19日凌晨2時,各國尤其是德法艱難達成共識。法國提出的全覆蓋6000家銀行的監管方案被采納,而不是德國此前提出“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方案”。法國承認2013年年初就實現監管目標不可能實現,新的妥協方案放寬到2013年整年落實,也符合德國漸進的主張。
建立銀行業單一監管機制,可以為實施歐洲穩定機制(ESM)提供制度保障。
ESM在一定條件下允許直接購買重債國銀行債務。為保障出資國利益,避免拿錢填無底洞。ESM必須對成員國銀行業實施監管。鑒于歐盟條約中沒有相應規定,為配套ESM實施而推出的銀行業單一監管機制法律框架,可視為一種突破。
金融專家更看重銀行業聯盟作為切斷債務危機與銀行業危機惡性循環的作用。
數年前,華爾街金融風暴蔓延為歐洲銀行業危機。為穩定金融市場,歐洲一些國家政府不得已購入銀行債務,實行私人銀行國家化。銀行系統性風險向主權債務的轉移,最終造成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因此,必須把銀行系統性風險與主權債務隔離,從源頭上對銀行實施監管,避免惡性互動。“這樣的話就可以防止核心國家比方說西班牙、意大利情況進一步惡化。”中國現代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
然而,這根救命稻草尚不足以令歐洲歡欣鼓舞。對于單一監管機制到底何時能夠建立、何時以及如何允許歐元區救助基金向問題銀行直接注資、歐洲銀行管理局在單一監管機制中的位置,以及非歐元區國家若加入單一監管機制,聲音如何表達等問題,歐盟領導人還沒有給出說法。
“我認為年底完成監管工作的制定是現實的,這是個政治意愿問題。”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專員瑞恩表示,“現在正在考驗歐元區成員國的政治意愿?!?/p>
默克爾10月19日說,歐洲穩定機制救助基金不會接過西班牙等成員國過去救助銀行業而產生的債務,并設定了其它一些救助條件。部分外交人士稱,這表明明年9月德國選舉之前不會向銀行業注資,削弱了峰會上建立單一銀行業監管機構決定的影響。
從擠牙膏式救助到形成共識
此次峰會,是希臘2009年10月20日爆發危機以來歐盟的第22次峰會。開幕當天,希臘還掀起反緊縮的罷工示威潮?!笆裁磿r候危機能夠結束”,“工作,我要工作”,“緊縮,只能帶來絕望”,從希臘《新聞報》網站一些評論文章的標題就可以看出,人們有些急不可待。
雅典出臺了一系列財政緊縮和經濟變革措施,政府也為此承受巨大動蕩,但這些措施是否落到實處仍值得懷疑,希臘依然是歐元區頭號“定時炸彈”。
“我們的國民已經盡力了。”現任總理薩馬拉斯在峰會上感嘆,“流動性已經接近零點,失業率幾乎是一個噩夢。每個希臘人都經歷了屬于自己的戲劇,這絕不是我所希望的歐洲?!?/p>
三年來,被債務危機打暈的歐洲從“擠牙膏式”救助,經歷無數次爭吵、博弈,一路踉蹌,走到今天,基本形成共識,構建“兩條腿走路”救助架構:一是歐洲穩定機制,展開有條件救助,二是歐洲央行啟動“不封頂”直接貨幣交易計劃。
但無論何種形式救助,都是以受援國執行更嚴格的財政緊縮紀律等為前提的,換言之,國民必須忍受因勒緊褲帶造成的社會動蕩和政權動搖,才可能獲得救援。在希臘帕潘德里歐時期,這種糾結導致極度反彈:帕潘德里歐一度宣布打算全民公投以決定是否償還救援本息。
如今,緊繃狀況沒有得到明顯改觀。雅典的街頭政治依然連番考驗著政府,薩馬拉斯所擔憂的極端主義和民粹主義正因為不斷增加的失業率而抬頭,“只有希臘重新回到了增長道路上,我才會感到安心?!?/p>
與發端于美國的全球金融海嘯相比,歐債危機像是一場慢性病,其后續發展仍可能持續沖擊全球經濟。希臘的財政危機或許在短期內可稍微緩解,但歐債危機尚未獲得根本解決之道。
現在美國經濟已經處于緩慢復蘇中,歐洲仍然跳不出持續衰退的下降曲線。
國際貨幣基金最新預測顯示,希臘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今明年將分別達到170%和181%。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希臘債務已不可持續,新一輪債務減記不可避免。
10月峰會召開前,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法德推動做出非正式決定,即在11月底之前撥付給希臘“總額1300億歐元的第二輪援助”中的下一筆,即315億歐元。
依據“三駕馬車”(由歐盟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構成)要求,希臘需要在2013年至2014年削減115億歐元(約合140億美元)公共開支,以換取救助資金。
峰會召開前,歐盟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重磅新聞,被希臘主流媒體大事化小,民眾對此更是嗤之以鼻,最關注的還是政府如何與歐盟等援助貸款出資方就新一輪財政緊縮政策進行博弈。
事實上,希臘已經不是關注的焦點。西班牙銀行業危機全面爆發已滿半年。
IMF在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下調了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在全球經濟走勢悲觀背景下,西班牙成為經濟縮水最嚴重國家之一。
西班牙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銀行業危機積弊較深,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接連爆發,均加劇政府財政狀況惡化,緊縮政策與高失業率下社會不滿情緒的加重。
但有希臘的前車之鑒,又迫于國內政治壓力,西班牙政府難以接受德國等國苛刻的救助附加條件,采取拖延術,“歐洲央行必須就其計劃向西班牙提供的援助給出明確的技術性條件”。
申請援助若一拖再拖,西班牙可能重蹈希臘覆轍。與此同時,歐盟各國也因立場不同,對援助西班牙也各有主張,暫時無法統一。
本次峰會并未就西班牙政府何時申請全面主權援助等焦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輿論認為,這是諸國出于政治考量的結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近日表示,全球經濟至少需要10年,才能走出始于2008年華爾街的金融危機陰霾。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歐債危機靠砸錢援助似乎只是一種理想。歐元區內部,經濟關聯復雜,歐洲申請全面救助的債務危機國家與中北歐在競爭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如何調整地區經濟失衡現狀、如何解決財政緊縮與經濟發展矛盾等,都是歐債危機三年來留下的沉重課題。
“倘若將ESM出資國比作一位富人,那么當前出問題的西班牙等國銀行就是癮君子,與其出錢讓后者繼續買毒,以紓緩一時之困,不如將其送入戒毒所?!标慀P英說。
歐元區的統一市場?
峰會期間,歐盟領導人還就范龍佩會前發布的《邁向真正的經濟與貨幣聯盟》中期報告展開大討論。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經濟學教授安德烈·薩皮爾說,雖然峰會沒有就此出具體結果,但它讓各國領導人表達各自訴求與分歧,對解決危機及歐盟一體化長遠目標是有利的。
薩皮爾的另一個身份是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經濟顧問小組成員。
嚴酷的現實是,歐債危機已令歐洲分化。有觀點認為,英國去年12月反對“財政契約”,多少有點兒自絕于歐洲。德國主導“柏林俱樂部”決定甩開英國另立爐灶,法國也大力鼓吹“多速歐洲”。
去年12月召開的歐盟冬季峰會上,除英國以外的歐盟26個成員國均同意締結“財政契約”,通過政府問條約的方式來強化財政紀律,加強經濟穩定、協調和治理。英國首相卡梅倫以這份契約威脅到英國金融業地位為由拒絕加入。
2012年1月,除英國和捷克外的歐盟25國通過了旨在加強財政紀律的“財政契約”草案?!柏斦跫s”規定,簽署國必須做到預算平衡或保持盈余,一旦赤字或債務超標就將啟動自動處罰機制。一個月后,契約簽署。
在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斯坦看來,應急出臺的“財政契約”,在各國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難以取得實效。
“自動處罰機制將成為空頭文件。契約規定簽約國要將赤字上限承諾寫入憲法,還設定了種種處罰條例,但對于西班牙這樣的國家,怎么認定它違規又如何處罰呢?”馬丁·費爾德斯坦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渣打銀行歐洲經濟研究部主任莎拉·休因斯指出,“財政契約”、EMS等峰會成果,已到達了歐盟現有法律框架的極限,如果尋求進一步一體化,就必須突破法律框架,事關歐盟條約的修訂。
在ESM確立之初,作為這一機制最大的出資人,德國為提出以建立銀行業聯盟作為ESM啟動的條件。當這一條件基本實現的時候,德國又提出了新條件,建立財政聯盟。
“加強歐盟貨幣專員的權力是一個可能的方向。”默克爾在峰會上發表演講說。
歐盟貨幣專員可以擁有干預歐盟成員國預算的權力。與銀行聯盟相比較,財政聯盟涉及更多的主權讓渡,其達成難度自然也超過銀行聯盟。這一議題最終沒有出現在本屆峰會的官方聲明中。
今年6月,歐盟夏季首腦峰會中曾達成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增長與就業公約”,提出了1200億歐元的刺激經濟增長計劃。這在當時讓所有人歡欣鼓舞,可惜幾個月過去,資金一直不到位。
這次峰會上,德國聰明地誘惑了反對緊縮的奧朗德和其他地中海國家領導人。德國表示,如果歐元區可以統一預算,那么這部分刺激資金可以作為“中央預算”的一部分,去撥給需要的國家,而統一預算的基礎,就是德國希望建立的財政聯盟。
在2012年最后兩個月,歐盟各國將會展開密集磋商。“11月峰會將討論歐盟預算,可能涉及歐元區的共同預算,這就更加棘手和復雜了。”薩皮爾透露,“12月峰會除了要形成銀行業聯盟的正式決議,還將討論范龍佩提出的賦予歐盟委員會貨幣事務委員否決成員國預算的權力問題,這也需要各方妥協?!?/p>
在歐元區統一派的努力下,歐元區也許會逐漸“侵蝕”歐盟:歐元區將會擁有自己的銀行聯盟、自己的預算、自己的政治聯盟以及自己的統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