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枝茶樹吐新芽,一陣陣茶香醉心窩。一棟棟民居拔地起,一聲聲山歌飛過河。又一年春茶上市,溫暖濕潤的南方大地重復著熙熙攘攘的茶市交易,茶圣陸羽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但就在黃海之濱、膠東半島南翼的山東省海陽市丹露春茶場,大棚里的茶樹同樣吐露了新枝。
北緯36℃,在這個世界公認的種植茶葉緯度最高界限的地方,茶樹依然翠綠,這得益于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南茶北引”工程,從此北方的茶客品茗不再只“聽命于”南茶?!澳喜璞币崩^山東“日照青”、“嶗山綠茶”之后,又出現了“海陽綠茶”,它們構成了魯茶的“三足鼎立”格局,而海陽綠茶的成長則多虧了“領路人”錢樹國的栽培。
錢樹國是海陽市丹露春茶場的總經理,他是一個地道的山東漢子,憨厚樸實,為人實在,朋友們都親切的喚他老錢。從起初嘗試的苦澀和失敗,到如今收獲喜悅和成功,跌宕起伏的種茶經歷讓他對海陽綠茶更多了一份鐘情和堅守。
南茶北上實不易 茶香滿園獻親人
海陽到底適不適合種茶?這個問題現在來回答,顯得極其容易。但在10年前,包括錢樹國在內,誰也沒有答案。
2002年以前,錢樹國在海陽市經營一家紙箱廠,每年有10多萬元的利潤,家里小日子過得很滋潤。多年之后錢樹國開始思考,除了紙箱廠,自己還能做些什么。
一次與南方種茶朋友的交流,讓錢樹國對種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南茶北引”在上世紀就已經開始,但在海陽市卻還是一張白紙,無經驗可借鑒,無技術人員可指導。種茶可行嗎?
在去南方進行了一次考察后,2003年,錢樹國毅然停掉紙箱廠,在家人的極力反對下改種茶樹,這個樸實的山東漢子成了海陽市“南茶北移”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3年3月,他開始嘗試性種植30畝茶園,起初苗木長勢很好,這也讓錢樹國對茶葉的豐收充滿了期待。但由于缺乏經驗,栽培方式不對路,2004年春天,苗木全部死掉,一棵沒剩,損失高達20多萬元。
“南茶北移”過程中最難解決的苗木越冬問題成了錢樹國茶園豐收的障礙。不服輸的錢樹國開始琢磨怎樣解決越冬難題,并自己研究出了一套小弓棚越冬方法。
2004年秋天,不甘失敗的錢樹國再次種茶20畝,并邀請市科技局、果業局的科技人員一同參與,集中攻關南茶越冬和抗旱等課題,錢樹國的茶園——丹露春茶場也成為海陽市“南茶北引”的試驗田,技術人員采用土法冬季保溫保濕試驗。準備充分、信心十足,但最終迎接他的仍是不到20%的苗木成活率。
兩次失敗不僅消耗了錢樹國的大量精力,造成的損失加在一起也已經高達40萬元,他背負著巨大的思想壓力,對于錢樹國來說,那是一段難熬的日子,沒有人能告訴他,繼續干下去是否會有出路。
山重水復疑無路,終有柳暗花明時。一種信念支撐著樸實且具有創新精神的錢樹國,他鐘情于茶,所以他要干下去。
錢樹國開始赴全國茶葉主產區進行詳細考察,找出南茶北移的解決方案。尤其是日照綠茶的成功更堅定了他種茶的信念。經過詳細考察和反復論證,2006年,他創辦的丹露春茶場先后引進龍井43、龍井長葉、碧云等國家級優良品種,再次種茶20畝,轉過年,苗木獲得90%以上的成活率。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那一刻,錢樹國從心底里感到高興。
經過四年的艱辛探索,錢樹國不但攻克了在北方種植茶葉所面臨的成活率低、抗旱防凍等技術難關,還摸索出一整套南茶北種高產裁培管理技術,形成了有別于南茶的海陽綠茶特色。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此外海陽綠茶還有明顯的保健優勢。
錢樹國是一個地道的山東漢子,他生長在海陽,這里滿眼都是他的鄉親。初嘗成功,錢樹國沒有忘了鄉親們。他開始提倡規模化區域種植,成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各鎮成立分社,2年多時間,合作社社員由幾十戶發展到100多戶,種茶面積達500多畝。在錢樹國的帶動下,海陽綠茶開始探索建立產業化經營機制,把企業與基地、茶農有機聯系在一起,采取舉辦培訓班,建立茶業生態示范園等形式,使海陽綠茶從無到有,小苗木長成大茶樹,近3000多畝的種植面積也不枉錢樹國辛苦栽培了十年。
茶市開在門口 品牌推向門外
當春茶上市,人們細細品茗,享受著中國文化的這朵“奇葩”。但如今這被視作健康飲品的茶也被曝農藥殘留,飲茶的風險加大,而錢樹國硬是用自己的方式保證了茶葉的質量,并在熙攘的茶葉市場上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這片天地里有錢樹國的艱辛、樸實,更有他創新的品牌概念和科技觀念。
在丹露春茶園,你能看到的絕對不僅僅是那些翠綠欲滴的茶樹,還有沼氣大棚?!暗ぢ洞骸?,這么美的名字與豬糞、牛糞混在一起實在不雅,但這正是錢樹國的獨特之處。
沼氣液喂茶,沼氣燈殺蟲。沼氣大棚里,豬和牛的糞在這里經過沼氣池的發酵以后,形成沼液,通過管道流到茶園里,給茶葉的成長提供必須的養分;還最大限度的為農戶減少成本,因為不僅節省了肥料成本,沼氣燈還可以照明、殺蟲,節省電費和農藥費,茶園的管理成本大幅下降。
錢樹國用沼氣踐行了低碳理念,生產出了有益健康的有機綠茶。沼液喂養出來的茶葉葉片里有機物含量高,茶品好。錢樹國說,通過茶葉顏色就可辨別出茶葉是不是有機茶。經過實驗,用沼液喂出來的茶葉是黃綠色的,用化肥喂出的是黑綠色。
保證茶葉品質才能讓海陽綠茶煥發出生命力,這也是錢樹國通過沼液喂茶、生產有機茶的初衷。在他看來,“安全化生產是一條‘生命線’,一旦觸及這個底線,一個產品甚至一個產業就會‘元氣’大傷”。
有品牌才有競爭力。保證茶葉質量后,錢樹國開始考慮樹立海陽綠茶品牌,“碧雪香”便應運而生了,并相繼通過有機茶轉換產品認證,成為煙臺品牌產品,并被遴選為2012亞沙會指定用茶?,F在的“碧雪香”已經從山東本土向京、滬、粵、蘇浙等地區的市場開始延伸了。
錢樹國知道,有規模,才有影響力;有品牌,才有競爭力;有科技,才有生命力。為了茶場的生命力,他一步步完善茶場的管理,高起點定位、高標準管理,曾經不被看好的海陽綠茶已經開始向高端發展了,同樣意味著曾經不被看好的錢樹國種茶最終成功了。
十年艱辛,為了海陽市的“南茶北引”錢樹國付出了太多。2010年冬天,他被查出患有心臟病,先后做了兩次搭橋手術,搭了五個支架。但錢樹國還不忘與這本不屬于自己土地的茶葉“較較勁”。
高品質的茶葉質量為錢樹國打開了市場,現在他所創辦的“碧雪香”系列產品已經成為海陽綠茶的龍頭,產業前景廣闊、市場暢銷。在錢樹國的帶領下,海陽的茶葉市場蓬勃向上,成為了魯茶中的“后起之秀”。當茶市已經開在了自家的門口,錢樹國需要的是把自己的品牌向外傳播,讓人們知道山東的海陽綠茶同樣值得品味。
2012年6月16日至22日,海陽市將迎來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亞沙會賽事首次進入中國便選擇了古老而神秘的齊魯大地。眼下,從未放棄創業的錢樹國正考慮抓住2012年海陽市承辦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的大好時機,擴大茶場規模,美化旅游環境,讓更多游客愿意到丹露春來觀光、休閑、品茗,體味北方茶園的獨特風情。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南茶北引”,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將近50多年,但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海陽的茶葉市場不過十幾年。把茶市開在自家門口,讓海陽也茶葉飄香,錢樹國攻堅克難,努力開拓,最終解決了自然條件限制的問題,帶領海陽人走出了自己的“茶葉之路”,成為了海陽“南茶北引”的拓荒者和領路人。
采訪手記:10多年來,錢樹國從一個普通茶農成長為一個茶企老板,走過了一段充滿艱辛的創業路。錢樹國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勤勞樸實以及執著精神,還有他與茶農共謀發展的信心。讓海陽綠茶走向全國和世界,這正是這位“領路人”的希望。“南茶北引”也正是在像錢樹國這樣的“領路人”的帶領下一步步向前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