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著名的蛇山頭上,矗立著一座古雅迷人的五層飛檐樓閣,高49米,這就是聞名天下的黃鶴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它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中國三大名樓”。
關于黃鶴樓的由來,還有一個流傳久遠的傳說。古時候,有個姓辛的寡婦,在黃鶴磯頭開了一家酒店。有一天,一個衣衫破舊的老道向她討酒喝。從那以后,老板娘每天都用好酒好菜招待他。一個月后的一天,老道喝完酒,拿起一塊橘皮,在墻壁上畫了一只黃鶴。他說:“多謝你的照顧,這黃鶴送給你了,以后有客人來喝酒,你只要招招手,黃鶴就會下來跳舞。”從此,店家生意非常興隆。十年后老道歸來,用笛聲招下墻上的黃鶴,黃鶴展開雙翅,馱著老道飛向了遙遠的天邊。后來,辛氏在黃鶴磯頭建了一座高樓,供游人登臨觀賞,這樓就是著名的黃鶴樓。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動人的傳說。其實,黃鶴樓始建于公元223年。當時,孫權為了防御敵人,就在長江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樓用來瞭望軍情,所以在群雄紛爭的三國時期,它只是“軍事樓”,后來才逐步演變為觀賞樓。
黃鶴樓的動人傳說,引來了古往今來的無數文人墨客吟詠題畫。其中以唐朝詩人崔顥寫的《黃鶴樓》一詩最妙,傳為千古絕唱。全詩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傳說,大詩人李白經過黃鶴樓,讀了崔顥的詩,贊嘆不已。他脫口詠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詩句,遂擱筆不題。黃鶴樓邊的“擱筆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后來,李白在這里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當時,兩人登樓遠眺,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江水、碧藍如洗的天空,心中想的是不知何日老朋友才能再次相聚。此情此景,李白的滿腔離愁別緒化為千古絕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成了歷代吟詠黃鶴樓的詩中另一首無法逾越的佳作。當然,他也成功地彌補了當日黃鶴樓上“眼前有景道不得”的遺憾。
不止李白對黃鶴樓情有獨鐘,唐代許多大詩人如韓愈、劉禹錫和白居易等,也都寫有吟詠黃鶴樓的詩。在宋代,也流傳了許多關于黃鶴樓的詩詞,如南宋愛國將領岳飛登臨黃鶴樓,寫下了《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一詞,被廣為稱贊。1927年春,毛澤東同志也親臨此地,登樓遠眺,心潮澎湃,寫下《菩薩蠻·黃鶴樓》這一豪邁的詞。
可以說,今日,當我們登臨黃鶴樓時,關注的不僅僅是它作為建筑的奇偉和雄渾,更多的是那些承載著詩人智慧和情感的詩句。正是這些文人墨客的詠嘆,賦予了黃鶴樓神韻和靈魂,使它名揚四海,彰顯永不衰敗的獨特魅力。
(《黃鶴樓送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