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話叫:三思而后行。凡事想一想再做,這沒錯。可是有位“想一想先生”的慢節奏和不著邊際的“想一想”,實在叫人不敢恭維。
他的腦袋瓜比一般人大,而且大很多;他的眼睛比一般人小,而且小很多;他的名字叫做“想一想先生”。
“想一想先生”每天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停下來,想一想。當他在思考的時候,眼睛總是瞇起來,然后抓一抓腦袋瓜;日子一久,他的頭越抓越大,眼睛也越瞇越小。所以,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個頂著西瓜般腦袋的人,加上一對西瓜子似的小眼睛——沒錯,那就是“想一想先生”。
當他走在路上,看到十字路口的紅燈一亮,就會停下來,想一想:為什么紅燈現在亮起來?難道是因為天氣變了?想了五分鐘,他覺得紅燈應該跟天氣沒關系。他又想到:難道是因為有北極熊要來?可是他想了想,北極熊應該在北極啊。最后,他終于想到:對了,紅燈亮是因為綠燈不亮。那么,綠燈今天是不是碰巧發生故障了?
他到餐廳吃飯,服務生拿菜單來。他從第一頁瞧到最后一頁,想了又想,搞不清楚自己是來干啥的。服務生問:“先生,您要點什么?”他瞇起眼睛,抓抓頭,回答:“嗯,讓我想一想。”服務生很有禮貌,微笑著站在一邊守候,從日出到日落,又一直等到頭發變白,臉上長出皺紋,“想一想先生”才下了決定:“喔,想起來了,我是要去理發店剪頭發。”
“想一想先生”也喜歡看電視,他總是拿著遙控器,坐在沙發上,讓自己舒舒服服的。不過,他得先想一想:看什么節目好呢?連續劇還是大猜謎?想了一天一夜,他終于想到了:沒錯,我應該看流星。奇怪,他把遙控器上的每一個按鍵都試過了,電視卻動也不動。好半天,“想一想先生”才想到:看流星要到山上去。
他還喜歡呆在廚房,享受烹飪的樂趣。他打開冰箱,想給自己做一份黃瓜三明治。這時候,“想一想先生”又有疑問了:“三明治”為什么不叫“四明治”?另外,黃瓜為什么不叫“黑瓜”?他對著冰箱東想西想,眼睛瞇成一條直線,想得腦瓜差點兒從大西瓜脹成熱氣球。沒辦法,“想一想先生”最后關上冰箱,決定不做黃瓜三明治;而且,這時候他也才想到,不久前他剛吃完兩個黃瓜三明治。
當然啦,“想一想先生”最大的苦惱,是去參加考試。每當試卷發下來,他就對著題目發呆:這些紙印這么多字,一定用了很多油墨。油墨臟兮兮的,對身體可不好。他又想到:如果我要在這張紙上寫字,應該從前面開始寫,還是先寫后面呢?不一會兒,他又想起來:哎呀,剛才忘了喝牛奶。他又發愁:聽說很多牛都有憂郁癥。就這樣,一直到鈴聲響了,他才想到:咦,桌上這張紙怎么有氣味?該不會受到污染吧。
“想一想先生”真是越來越頭大。直到他年紀很老了,還一直想著一件事:為什么我要想這么多?
同學們,讀了這兩篇文章,你有沒有覺得它們有異曲同工之處: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有很生活化的娓娓敘述,然而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故事意味深長。你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有沒有想到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