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文《詹天佑》是一篇人物小傳,開篇就點明了詹天佑的身份以及后世對他的評價: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課文是怎樣一步步把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表現出來的呢?
一、選取典型事例,彰顯愛國精神
詹天佑的一生可以書寫的故事很多,作者為什么只寫修筑京張鐵路這件事?顯然,此事意義更重大。因為京張鐵路是中國第一條自主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在中國鐵路建筑史甚至是中國社會發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詹天佑作為總工程師,為修筑鐵路作出了卓越貢獻,這也奠定了他個人在歷史上的地位,因此,選取這一事件,更能凸顯人物的杰出,表現他的拳拳愛國之心。此外,在修筑京張鐵路這件事上,也是故事不斷。如慈禧太后為修頤和園不惜重金,卻不愿為修路出錢;和詹天佑一起修路的好友,有的墜入深澗犧牲,有的中途逃跑……課文又為什么獨獨選擇詹天佑臨危受命、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等事來寫?也因為這幾件事最典型,是詹天佑所獨有的,最能表現他的杰出與愛國。
二、著力細節描寫,表現杰出才華
課文在敘述詹天佑勘測線路、開鑿隧道等故事時,注重細節描寫。如“勘測線路”部分有一段話:“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一細節描述,很好地表現了詹天佑科學嚴謹、精益求精的態度。而詹天佑為何不辭辛勞,“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信念,他是在為國修路,要為國家爭得尊嚴,不是要為自己贏得榮譽。此外,開鑿隧道時根據地勢設計出“兩端鑿進法”和“豎井開鑿法”,火車上山時設計出“人”字形線路等細節,都鮮明地表現出詹天佑過人的才華,而他的杰出才華又是與他的愛國熱忱緊密相關的,愛國激情更使他才華卓越。可見,細節隱含著人物的特點,蘊藏著人物的精神,著力細節描寫,是記事寫人的重要方法。
三、交待必要背景,豐滿人物形象
《詹天佑》全文才1200多字,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卻花費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記敘詹天佑受命修路的背景,為什么?這與表現人物的杰出與愛國有什么關系?我們知道,帝國主義者之所以要爭奪京張鐵路的修筑權,是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讓中國淪為他們的殖民地,讓中國人民成為任他們宰割的奴隸;除了帝國主義者的阻撓,清政府中也有反對用國內工程師修路的聲音,再加上國內修路設備嚴重短缺,而“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修路可謂困難重重。課文不遺余力地交代背景,正是為了凸顯主人公的愛國精神,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詹天佑臨危受命,不正是他愛國之情的最好表現嗎?
(《詹天佑》,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上冊)
(責任編輯:王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