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學派源頭
在俄羅斯西北部,有一座在沼澤上建立起來的城市:40多個島嶼被700多座風格各異的橋梁連接起來,構成了一座風景秀美的水上城市,人稱“北方威尼斯”。這就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它是由彼得大帝在1703年下令建造的。1724年,彼得大帝又簽署命令,在這里建立俄羅斯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圣彼得堡大學。隨著城市的更名,這所大學也幾易其名,現定名為圣彼得堡國立大學。
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坐落在涅瓦河北岸,與昔日的沙皇皇宮“冬宮”遙相呼應。值得驕傲的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享有俄羅斯“民族財富”的美譽,因為它是世界諸多學術流派的源頭,不少教師是學派的創始人或代表者。
英才輩出,貢獻卓著
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培養了無數在俄羅斯乃至世界都極具影響力的科學家、文學家和政治活動家。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作家屠格涅夫、果戈里,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化學家門捷列夫,現任總統普京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普京的兩個女兒也都考入了該校,成為父親的校友,這也成了這所大學的一段佳話。
1891年底,列寧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該校法律系的考試。在這里,列寧與一些革命人士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成了列寧革命活動的主要據點。
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工作了三十多年。他最偉大的貢獻是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這個發現成為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研究過程中,他把每個元素的符號和相關性質都寫在一張長方形紙板卡片上,然后把它們釘在實驗室的墻上。經過反復的排列研究以后,他發現了元素化學性質的規律性。有人戲稱他是用玩撲克牌的方法得到這一偉大發現的,事實上,從立志從事這項探索工作到獲得成功,門捷列夫花了大約二十年的時間!
屠格涅夫于1834年進入該校學習文學和哲學,也正是這一年,他寫成了處女作詩劇《斯杰諾》這一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開啟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
作息特別,晚睡晚起
在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學生們的作息比較特別,習慣晚睡晚起。這是由圣彼得堡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圣彼得堡位于北緯60°的高緯度地區,冬季異常寒冷;到了夏季則會出現“白夜”的奇觀,白天可持續長達20個小時,落日余暉久久映照天際,師生們即使在夜間讀書也不用掌燈。他們享用著太陽賦予的充裕的光明,辛勤耕耘,將這所學校的科研和學術之光照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