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幸,在銀行碰壁的中小企業卻是相似的。誰來與小企業門當戶對?如果把現在數千家小額貸款公司升格為小型銀行,我們是否做好不斷聽到小銀行倒閉消息的心理準備?

“我覺得挺幸運的。”王濤說。
2011年10月,在中國銀行業協會和花旗集團舉辦的微型創業頒獎會上,王濤創辦的西安銘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獲一等獎。此前,公司還獲得了西安市的創業扶持貸款。共計25萬元的兩筆小額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與之對比鮮明的是,2011年,浙江至少有228名企業主“跑路”、9人自殺,其中有因無力償還高利貸而自殺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銀行碰壁的中小企業卻是相似的:無抵押物、無財務報表、無信用記錄。這對于大銀行來說是最忌諱的,也給大銀行不愿向中小企業放貸找到了充分的理由:風險高、成本高、回報率低。
在以政策強制大銀行扶持中小企業之外,是否能夠建立與中小企業門當戶對的小銀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就對《東方周刊》說:“對已經生存發展的幾千家小額貸款公司,可以通過設立嚴格規范標準,讓它們逐步升級為小型商業銀行,專門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要走出的困境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融資難是一直痛的事。
“我們曾經走遍了各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中小企業貸款部門,但因為公司經營規模小,銷售收入太少,銀行要求的標準材料也不全,所以貸不到錢。”在深圳一家做指紋識別產品的公司做融資顧問的楊健對《望東方周刊》說,公司的研發項目因沒錢停滯了。
盡管地方政府有一些財政及政策上的支持,可在珠三角這樣一個中小企業云集的地方,沾上雨露的幸運兒還不是太多。
2011年12月19日,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發布《2011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調研報告》:2011年以來,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總量大幅提升,但融資缺口依然較大,政府支持力度與企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
央行廣州分行2011年上半年的一份調查顯示,被抽查的382家中小企業中,有67 %存在資金缺口,42. 7%的資金狀況與2010年同期相比趨緊。
廣東省經信委對省內年營收2000萬元以下的100家微小企業的融資情況進行調查表明,2011年上半年有資金需求又能獲得銀行授信支持的不到20%。這意味著約八成微小企業較難拿到銀行貸款。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劇漲。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暴發時期,企業一般商業貸款的融資成本為5. 31%(基準利率),而目前企業一般商業貸款的融資成本為7. 22%,同比增加18. 73%;民間借款的融資成本為16 . 74%,同比增加13. 35%。以1年期1000萬元貸款為例,2011年珠三角中小企業銀行融資成本支出比2010年平均增加40萬元,占融資額的4%。
“中小企業的利潤本來就不高,傳統制造業大概在10%,好不容易借點錢還要還這么高的利息。”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對《望東方周刊》說。
在這一點上,西安的王濤比較幸運,由于他獲得的25萬元小額貸款是政府扶持項目,融資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政府為我們和銀行之間搭了一座橋,但以后爭取較大數額貸款就要依照常規走了。”王濤說。
王濤憂心的是,隨著企業規模越做越大,各種接踵而至的稅費壓力很大。盡管國家對中小企業有減稅政策,但細問之下王濤得知,還沒有實施細則。“相比起融資成本,現在稅費的負擔要重得多。在一些問題上,小企業和大企業雖是一樣的,但會更脆弱,怎么能要求兩者的稅負在同一條水平線呢?”
“如果在解決融資難的同時把減稅落到實處,那中小企業的困難就能解決百分之八九十了。”李子彬說。
大銀行的新作為
中小企業已經成為關乎中國社會經濟穩定的問題,因此,盡管2011年信貸收緊,銀監會仍先后發布了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銀十條”及部分細化措施。據央行初步統計,2011年上半年,小企業貸款累計新增8659億元,占全部企業新增貸款的35. 2%,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5. 9%。
“大銀行可以做中小企業貸款,但它們不應該是主角。”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大銀行基本上都是上市銀行,對于風險的容忍度比較低,即使做小微貸能賺錢,但不良率也可能會上升,這正是資本市場不喜歡的。正因為此,大銀行選中的中小企業也都是非常優質的,基本上都是能夠提供充足抵押物的企業,幾乎不存在什么風險的企業。” “給大企業提供貸款的管理成本較低,一項貸款的盡職調查完了以后就發放出去幾十億到一百億的貸款,而對小企業貸款如果要發放一百億的話,可能要做成百上千筆調查,成本大不一樣。”工行行長楊凱生說。
小企業需要小銀行
誰與中小企業門當戶對?
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的出現本是定位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型銀行,也出現了包商銀行這樣著名的“草根銀行”。
2004年成立的哈爾濱銀行以“小額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