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聯邦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拉佐夫,于1974年第一次來到中國。這位資深外交官對《望東方周刊》說,現在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中俄關系。
在回顧2011年的兩國關系時,他說,“年輕人不知道我們曾經是什么關系狀態。不記得是一個好事情。那時候是‘文革’末期,兩國關系僅僅比戰爭好一點。”因此,兩個國家的人民都應該珍惜目前來之不易的中俄關系狀態。
2011年對于中國和俄羅斯而言都面臨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針對諸多挑戰,拉佐夫強調,兩個大國正在越來越多地發出共同聲音。
投資領域合作空間較大
“我們雙方在很高的層次上簽署了投資合作計劃”,拉佐夫說,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在外國對俄羅斯的投資中,中國只占1%左右。他認為,中俄雙方在投資領域的合作還有較大空間。
他說,2011年從俄羅斯流失的資本可能會達到800億美元。這與國際形勢有關。一個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認為俄羅斯的投資環境不夠好。此外,則與當前的世界金融環境有關。
根據美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投資公司( EPFR)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12月14日至21日的一周內,全球投資基金就從俄羅斯市場撤資4. 13億美元,成為自2003年有監測數據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周。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投資者害怕俄羅斯會像2008年一樣在國際經濟動蕩中表現脆弱。
具體到中俄合作中,拉佐夫認為有另外一個主要因素:中國投資者不太急于去俄羅斯投資。他說,中國的企業家比較傾向于傳統做法,即買賣或者從俄羅斯輸出礦產資源,然后在中國加工,“這是一個多因素、多方面的問題。兩國已經簽署了相互保護投資協議,兩國政府也簽署了投資合作計劃。關鍵是企業之間的合作。在這里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在俄中雙方境內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2011年中俄經貿關系的一個重要進展是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于6月簽訂了新的雙邊本幣結算協定,使中俄本幣結算從邊境貿易擴大到了一般貿易,并擴大了地域范圍。“個人已經可以無限度地進行盧布和人民幣跨境匯款。兩國的外幣交易所已經開始進行盧布和人民幣掛牌交易。”拉佐夫說。
此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九次會議上,曾提議“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探討共同出資、共同受益的新方式;擴大本幣結算合作,促進區域經貿往來”。此外,“金磚國家”之間也在積極推進本幣結算,實現雙方貨幣的直接匯兌。中俄兩個大國的合作對此有著積極的表率作用。
拉佐夫還表示,兩國在農業、漁業、航天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比較順利。
他說,俄羅斯非常重視旅游合作。現在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第三大游客來源國,到中國來的俄羅斯人已超過200萬人。
中俄的共同聲音越來越多
拉佐夫強調,中俄之間采取相互通報的立場,越來越注重發出共同的聲音。他舉例說,2011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莫斯科簽署了《關于當前國際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表明了對于若干國際重大問題的共同立場。
9月,中俄以及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向聯合國提交了“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這份文件與歐美提出的一些網絡安全或打擊網絡犯罪的公約、準則雖然有重合之處,但突出提出:不能將信息通信技術用于與維護國際穩定和安全的宗旨相悖的目的,強調網絡世界的國家主權。
拉佐夫說,中俄還在外太空去軍事化等多個方面存在共識,并且共同提出了倡議。這些問題目前在國際上都有不同聲音。
“中俄在國際舞臺越來越從一致的立場出發。”俄羅斯大使總結說,這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兩國在“20國集團”、“金磚國家”、東亞分會等重要場合都進行了密切合作。
2011年對于俄羅斯的一件重要大事是經過18年談判終于得以加入世貿組織,而中國媒體以及境外媒體近來都在熱烈探討中國入世10年的情況。“我們對這些評論總結很關注,莫斯科也會很感興趣,有一些數據給我印象很深刻。”他說,現在中國是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普京也說要讓俄羅斯成為第五大經濟體。并不是說期待發達國家經濟衰退,而是要求俄羅斯提高自己的經濟、社會成績。”
“我們很愿意研究中國的經驗。”他說,俄羅斯的專家也在發表評論,判斷入世對俄羅斯的哪些行業會有何種影響,“在農業和其他關鍵領域,我們達成了5到7年過渡期。”
“俄羅斯和中國的專家都很關注經濟發展,中國和俄羅斯也交換了看法。”拉佐夫說,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俄羅斯沖擊比較大,但俄羅斯領導人和專家認為2011年經濟增長會比往年好,“目前,俄羅斯黃金外幣儲備世界第三,財政預算比較平衡,所以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景是良好的。”俄羅斯希望把GDP增長率提高到6%至7%,2010年這一數字則不到4%。
石油價格方面的問題已全面解決
能源是中俄關系中的重要關鍵詞。2011年,從石油到天然氣,也傳出過有關兩國合作以及出現分歧的消息。
這一年的1月1日,自黑龍江進入中國的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產運營。該管道設計年輸油1500萬噸,最大年輸送量可達3000萬噸。但是不久,雙方就原油在俄羅斯境內的運輸費用出現分歧。
俄方認為,中方應該承擔原油交易所產生的全部費用,包括在俄羅斯境內的運輸費。而中方認為自己只應承擔境內運輸費。
拉佐夫說:“2011年年初兩國企業之間在石油價格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在已經得到了全面解決。為期20年合同正在順利落實。兩國在天津合作、煉油量為1300萬噸的煉油廠也在積極進行項目合作,該項目已經得到了中國批準,并納入了‘十二五’計劃。”
關于中俄天然氣貿易問題,根據計劃,將從中國新疆修建天然氣管道運輸俄羅斯天然氣到中國。雙方還可能在中國東北修建跨國天然氣管道。
拉佐夫說,兩國正在按日程繼續討論通過西線、東線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問題。“兩個線路分別會達到每年300億和380億立方米的供應量。賣家想賣得貴,買家想買得便宜,這是理所當然。關鍵是兩國都有政治意愿。兩國的運營企業已經建立了路線圖,但是進度可能不會很快,因為每個步驟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雙方是不是有嚴重分歧?我記得我們談石油管道項目的時候,大家也曾問這個問題。我回答說,請大家放心,不要小題大做,把這個問題戲劇化或者政治化。”
他告訴本刊記者,“在核能合作方面我們也有很多成果。2011年我們完成了兩個大的合作項目。雙方已經把離心機工廠的第4期建設完畢,對實驗快堆進行了能源起動。”
2011年10月11日,拉佐夫曾陪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俄羅斯副總理謝欽前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參觀中國實驗快堆。公報說,雙方領導人就中俄在中國實驗快堆領域的成功合作予以充分肯定和贊賞。
實驗快堆代表著新一代核電技術的進展。2011年7月,中國宣布自主創新的實驗快堆并網發電。陪同這次參觀的還有俄羅斯能源部部長、兩位副部長,以及俄羅斯能源領域的企業負責人,顯示了中俄兩國在這個項目上的高層次合作。
“中國成為第一個在21世紀啟動實驗快堆的國家。我們在田灣已經啟動核電站的1、2號機組,并進行商業應用,而且工作穩定。”這兩臺機組是俄羅斯在中國最大的核電合作項目。
他還表示,人們都知道蘇聯經歷過痛苦的核事故,因此俄羅斯設計的所有核電機組都提高了安全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