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已經是一片汪洋,什么都看不見。”謝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看到此種情況,心都涼了半截。
謝勝是北京急救指揮中心999急救中心綜合站站長,7月21日,他全程參與了丁志健的救援過程。
怎么也想不到,原本車水馬龍的廣渠門橋下竟然成吞噬生命的災難地點。謝勝說。
從21日下午開始,持續了16個小時的大雨令北京城區多處被淹。官方公布的消息稱,截至24日,暴雨共導致37人遇難,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擊致死1人,觸電死亡5人。此外道路橋梁多處受損,主要積水道路63處,路面塌方31處……
生死救援
事實上,在大雨真正來臨前已出現傷亡。21日下午2點,北京市氣象臺發布黃色暴雨預警,大概這個時候,北京通州附近的鄉鎮遭受龍卷風的襲擊,造成兩人當場死亡。雨越下越大,汽車雨刷器的頻率遠趕不上傾盆大雨的速度,以至很多司機都看不清道路,不得不停在路邊。
下午6點半,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這也成為北京自2005年建立天氣預警制度之后第一個暴雨橙色預警。
丁志健似乎并未感受到危險距自己越來越近。34歲的丁志健是常州人,畢業于北京大學,供職于中國科學出版社,任少兒讀物《阿阿熊》編輯部主任。當天下午,他在外面談完工作后打算開車回到位于甘露園小區的家中。
大約7點半左右,丁志健給妻子打來電話,說自己被困在廣渠門橋,因多次報警均處于占線狀態,要求妻子代為報警。丁志健開的是一輛新買不久的越野汽車,而他學會開車的時間也并不長。在電話中,丁志健告訴妻子,車外水壓太大,他打不開車門。妻子提醒丁志健越野車的后備箱有錘子可以敲碎玻璃,可當時丁志健已經沒有了力氣。
而在此前的半小時,廣渠門橋附近的積水已很嚴重,因此處地勢低洼,加之附近至少三條馬路的雨水向此匯集,造成大量積水。一些陷進水里的車主干脆棄車而逃。
處在深水區的丁志健卻沒有那么幸運,當晚與妻子通話后不久,他的妻子再次撥打他的手機,已無人接聽。焦急的妻子等待著消防隊到來。但救援人員到場后發現,積水過深,無法探清水情進行救援。
7點40分左右,北京999急救中心綜合站站長謝勝帶領一輛急救車趕到了現場。但現場已一片汪洋,根本無法施救。
10點30分,在群眾的協助下,丁志健的越野車被拉了出來,救援人員從后擋風玻璃鉆了進去,一分鐘之后丁志健被從右后車窗抬了出來。
謝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丁志健被救出后,他便為其實施心肺復蘇,但感覺丁志健已無生命體征。隨后在北京醫院,醫生又對丁志健實施電擊搶救,但終因肺部積水太多,搶救無效離世。
7月23日,丁志健生前供職的單位中國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劉培文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他當晚12點左右趕到醫院,醫生告訴他丁志健已經不行了。“當時醫生說丁志健腦部有裂痕,從外表上無法明顯觀察到,但在當時那種緊急的求生狀態下,很難想象丁志健是如何掙扎的。”
雨中逝者
在這場暴雨里,丁志健是已知唯一一個在北京二環內去世的逝者。而在其他受災區域,因災死亡人數由最初的3人增加到了37人。
在已公布的37名遇難者中,截至24日,已有22人確定身份,其余15人正在確認中。遇難者包括四名因公犧牲者,他們分別是房山區韓村河副鎮長高大輝、燕山公安局向陽派出所所長李方洪、密云縣大城子鎮鎮長李建民、房山區供水搶修隊長高艷輝。房山區委宣傳部的相關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高大輝帶領村干部,前往險戶家中冒雨參與救援行動。此時,雨越下越大,而且全村已經停電,村民們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但他及時指揮將名受困村民安全轉移,當晚9點,他在參加防汛搶險過程中,車輛被困水中,溺水殉職。
而房山長陽供水廠搶險隊隊長郭云峰也因連夜搶修供水設備,過度疲勞加井下極度缺氧導致死亡,年僅29歲。他與丁志健一樣,均是三歲孩子的父親。
北京市防汛辦主任王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在大雨之前給各部門發過通知,要求搶險隊必須提前上崗,排水搶險,同時啟動藍色暴雨預警。“我們的預案和準備工作還是很充分的。”
在京港澳高速公路的受災現場,22日上午也發現3名遇難者的遺體。
37個人在大雨中結束了生命,給城市大雨應急機制敲響了警鐘,而在丁志健的最后一條微博中,他寫道:許多美麗的邂逅,還未開始,便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