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地紅磚墻,百年學子拼搏場。
坎坷復坎坷,潮落又潮漲,生生不息如長江。
師恩沐幼苗,勤學成棟梁,華政英才走四方。
……
風云起鐘聲揚,千年中華盼飛翔,
依法治中國方能致富強,有志青年聚東方。
秉公斷曲直,執法我強項,人民利益高無上。
……
校歌《明珠之光》唱出了多少華政人的心聲,激起了多少華政人的斗志。我曾在不同的場合唱起過它,而畢業典禮上的那次合唱,將我對華政的感情推向了頂點。作為一名即將步入律政行業的學子,母校,是我永恒的眷戀。
踏平坎坷路
華東政法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法律系之后,與中國政法大學同屬一個時期。1952年6月,在原圣約翰大學、復旦大學、東吳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華東政法學院,為當時華東地區的政法機關輸送了不少人才。然而,“文革”的爆發使得她被迫停辦,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才得以復校。2000年,學校由原司法部直屬高等政法院校,改為“中央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2007年3月16日,經教育部批準同意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并取消華東政法學院建制。復校后的華政法學教育事業得到空前的發展,在辦學條件、辦學規模、辦學層次、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質的飛躍,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法律人才。
還記得大草坪上那棵枝繁葉茂大樹么?閑暇時,學子們總愛坐在樹干上、綠陰下談理想說天地。母校華政就像這棵參天大樹,歷經風雨,卻始終屹立在法制建設之林,一直為華政學子遮風擋雨。三十多年來,華政辛勤育人,早已桃李芬芳滿天下。一大批校友已經成為祖國的棟梁,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和社會,尤其是為我國的法治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有的是全國性學術團體的開拓者,有的是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的是“全國十大法官”“全國十佳公訴人”“全國十佳律師”“全國十大中青年法學家”等榮譽稱號獲得者。始終堅守“逆境中崛起,憂患中奮進,輝煌中卓越”精神的母校,讓萬千相聚在這神圣殿堂的學子受益終生。
學科經緯圖
華政現有長寧、松江兩個校區。設有16個學院(部),現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10個博士點、25個碩士點、23個本科專業及法學博士后流動站。法律史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經濟法學、刑法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院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際法律與比較法研究中心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研究項目;法律史學、經濟法學本科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外國法制史、中國法制史、經濟法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法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法學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開放型國際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教育部建設項目,刑法學、金融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本科教學團隊為市級教學團隊,國際經濟法學等16門課程為市級精品課程,知識產權為上海市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政治學、偵查學、知識產權、國際金融、航運法律人才培養創新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項目。
為了鼓勵和支持同學們把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華政的特色講座稱得上是后起之秀。其講座內容可謂包羅萬象,貼近生活,均為時下關注的焦點問題,同時法學大家們的獨到見解更是給大家帶來鞭辟入里的提點。有風靡一時的“蘋果唯冠iPad之爭”;有學術沙龍“法律史五人談”;有社會焦點新聞“活熊取膽”的歸真堂應否上市:在法律與道德之間”……
遵循“篤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訓,母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等學科的辦學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 地處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享有地利和人才之優勢,我相信未來的母校一定會有更高的提升和更快的發展。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與母校有過共同創業的日子;我是自豪的,因為我與母校有過共同見證輝煌的時刻!
2012年華東政法大學招生小貼士
1.新增法學(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實驗班)專業招生,該專業實行6年貫通制培養模式(4年本科+2年碩士),其中至少有1個學期在海外學習。學業合格的學生將獲得本科、研究生學歷和學士、碩士學位。
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行政管理(電子政務方向)、金融學(金融工程方向)只招收理科生,其余專業文理兼收,對加試科目無限制。
3.日語專業招收日語和英語語種考生,英語、翻譯專業招收英語語種考生;其余專業不限,入學后外語教學語種為英語。
4.國防生只招收男生;提前批錄取偵查學、治安學和邊防管理專業招收女生數不超過招生總數的15%,并且有一定的身體健康要求,具體請參閱《招生簡章》;其他專業沒有男女比例限制。
5.報考英語(涉外法商)、日語(涉外法商)、翻譯(涉外法商)及法學(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實驗班)專業的考生外語口試成績要求C或者C以上(若該地區外語口試測試只有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等級,則考生外語口語成績達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