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經濟前景的懸念中,歐債危機的幽靈依然徘徊。新年伊始,歐元對美元已跌至15個月低位,1月5日觸及2010年9月以來低位。
1月6日,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公司將匈牙利主權信用評級下降一個等級,這意味著,三大國際主要評級機構均已將匈牙利的主權信用評級降至垃圾級。
惠譽維持匈牙利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為負面,表示該國在今后兩年內評級再次遭降的可能性大于50%,惠譽稱,“如果匈牙利的財政和外部融資風險進一步增加,并且無法及時與IMF達成相應的救助協議,該國的評級可能面臨再次下調?!?/p>
與此同時,歐元區的“大佬們”仍在為解藥良策奔走忙碌。1月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柏林見面,為14天后的歐盟財長峰會做準備。1月23日,歐盟財長會在布魯塞爾為債務危機的解決進行2012年的首次會晤。1月30日,歐盟峰會舉行。
2012年第一季度的歐元區,忙碌不堪。蘇格蘭皇家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尼克·馬修斯對媒體表示,會有“許多重要會議召開,許多重要決定要作出,許多執行需要貫徹”。
毋庸置疑,歐元區艱辛的未來已難以逆轉。歐元區2012年的關鍵詞,是“融資”。遺憾的是,這是一條布滿荊棘之路。
融資難
捷克央行行長米洛斯拉夫·辛格爾(Miroslav Singer)1月9日稱,除非歐洲愿意提供大量融資,否則希臘應當退出歐元區并使其新貨幣貶值。但眼下的歐洲,融資難在開門之初的2012年,已展露猙獰。
媒體以《歐元區多國新年拉開“搶錢大戰”》為標題報道了歐元區各國在新年里迫不及待拉開了資金爭奪戰的情況。
2012年元旦剛過,德國、法國和歐元區臨時救助工具歐洲金融穩定工具( EFSF)先后發債融資,雖然發債任務勉強完成,但市場表現并不令人滿意。歐元區今年的融資大幕已經拉開,歐元區國家能否順利“搶到錢”以避免危機惡化,面臨著評級下調、銀行業危機等多重風險考驗。
1月5日,法國發售了79. 63億歐元(約102億美元)的長期國債,投資者認購不積極導致了其未能達到80億歐元上限。同一天,為了籌集對愛爾蘭和葡萄牙的救助款,EFSF(即歐元區臨時救助工具歐洲金融穩定工具)發售了30億歐元(約38億美元)的3年期債券,但市場認購依然不活躍。
前一天,即1月4日,德國發售40. 6億歐元(約51. 9億美元)10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為1. 93%,投資者同樣沒有認購熱情。
媒體分析認為,投資者認購不積極反映出市場擔憂情緒依然占主導。
盡管荷蘭、奧地利、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將陸續發債,但被當作2012年融資“試金石”的法德兩國發債情況,目前看來前景悲觀。
能否順利籌錢解救危機,歐元區國家至少今年需要跨過幾重障礙。
一是歐洲銀行業面臨的風險。據歐洲中央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2012年1月4日,意大利最大銀行裕信銀行宣布折價出售部分股權,導致股價兩日內暴跌30%。西班牙也宣布,銀行需要增加500億歐元(約639億美元)準備金以應對不良房貸資產。
另一個需要面對的是評級下調風險。按照此前市場的預計,法國評級下調隨時會來,一旦成為事實,則意味著歐元區國家融資成本的進一步加劇。
然而,2012年歐元區債務融資需求規模巨大,累計需要融資1. 5萬億歐元(約合1. 9萬億美元)。德國媒體透露,“財政相對脆弱的希臘、意大利、愛爾蘭、西班牙和葡萄牙5國需要向金融市場融資7520億歐元(約9568億美元)。
巨大的融資需求,艱難的融資前景,會大大增加融資成本。

永久救援機制能走多遠
歐債危機爆發兩年來,歐洲頻繁出臺應對措施。從推出“歐洲金融穩定工具”到出臺銀行業資本重組計劃;從重債國的貸款救助到督促重債國緊縮財政……這些措施對危機蔓延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然而市場的信心始終難以恢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根治危機的機制改革相對滯后,尤其是對應于貨幣一體化的財政一體化進展緩慢。
歐盟委員會2010年5月12日提議建立一個永久機制,為陷入困境的歐元區成員國政府提供財政支持,并對歐盟成員國政府制定各自財政預算施加更大影響力,以期從源頭防止債務危機的發生。
2011年3月21日,歐盟財長會議通過歐元區永久性救援機制的實施方案。根據協議,永久性救援機制的名稱為“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簡稱ESM),是歐元區國家簽訂相關條約而組成的國際組織,總部將設在盧森堡。
它的推出,符合目前國際社會解決盤根錯節的某一界域問題,特別是經濟領域的合作問題的框架+契約模式,這也是一個比較受推崇的方式。
所謂“框架協議”,其內涵是規范多方經濟合作的法律基礎與基本框架,達成多方合作的宗旨、目標、綱要等,而具體合作內容,則由多方經后續協商進一步簽訂個別協議,如貨物貿易協議、服務業貿易協議,金融業合作協議等來逐步達成。換言之,就是以漸進的方式推動多方的經濟整合。
但是,逐步推進的速度顯然落后于歐債危機的演化速度,這導致了2011年12月9日凌晨,歐盟及其成員國領導人就另立新約、加強財政紀律達成了另一個重要共識。這是歐盟為從根本上解決歐債危機而進行深層次改革所邁出的關鍵一步。
本次歐盟峰會也是首次對財政體制改革這一造成債務危機的深層次問題展開了全面、正式、深入的討論,并在歐盟范圍內就建立“財政契約”達成一致。盡管會議未能就修改歐盟條約達成一致,但是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23國同意以締結政府間協議的方式加強財政紀律,從而朝著建立歐洲財政聯盟的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
政治的角力
這份“財政契約”作為試水之作,還必將伴生系列契約才能不辱使命。
系列契約的題中應有之義,還須包括是否能保證歐盟成員國在出臺每年的預算方案前都經過相互間評議,以確保各國預算符合歐洲標準,不會對其他成員國的穩定構成威脅;對于一再違反歐盟財政紀律,赤字或債務嚴重超標的成員國,歐盟是否能考慮采取必要的懲罰措施,包括凍結歐盟擬提供的資金等以取得資金優裕成員國的信任等等。
ESM機制目前已被提及將于2012年7月開始運行。它在2012年能走多遠?
2012年全球將有眾多國家面臨大選。在政治格局面臨洗牌的背景下,討好國內選民是唯一目的,這讓促進歐盟成員國推動歐債危機解決的努力大打折扣。
實際上除了債務危機之外,歐洲面臨的還有銀行業危機和增長危機。這三大危機相互交織的困局在2012年還將持續。
理論上而言,歐盟堅持在一體化框架內應對危機,并朝著建立歐洲財政聯盟的方向一步步推進,但成敗與否難以定論。
(作者系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中國歐盟法研究會理事,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