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購物是女人的天性。這話不假,我就是個完完全全的購物狂。
一般來說,購物狂大多是“月光族”。但我卻不是,事實上,雖然我熱衷于購物,但我在購物中理財的本事,卻深得周圍人的稱贊。
所謂購物中理財,必須有兩大要點:
第一,是理智購物,不管是生活必需品還是奢侈品,我只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范圍內出手,且早早地做好計劃,避免沖動購物。
第二,是懂得選擇購物的時機和地點。
后者,正是購物中理財的關鍵。其實,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消費,不僅為滿足基本需要,也為享受生活。我努力做的,就是在消費中,算好一筆經濟賬。
例如,同樣的東西,平時買還是節假日買,在上海買還是去香港買,付出的款項就有非常大的差別。而最大可能地在開支中節省出一大筆來,不也是一種理財嗎?
再如,每年圣誕節前一個月,我都會帶上這一年來一條條慢慢寫滿的購物清單,參加旅行社的自助游項目,直接去香港來一次大采購。
之所以選擇香港,那是因為香港一年中有兩個大型的打折季,一個是7月末到8月,一個是圣誕節新年期間,這兩個打折季是全城性的。
而且,現在人民幣兌換港幣已經走到了1:0. 82的低位,這么低的匯率,就意味著在香港無論買什么都打了額外的82折。
每年11月20日到月底,是我精心研究出來的時機。這時候,去香港自助游的機票和酒店價格將漲未漲,但商店的打折卻已經開始了。
這幾年,我每年年底都去香港購物,慢慢地,還發現了更多的訣竅。
例如,去香港購買奢侈品、化妝品和電器最劃算。而去之前,一定要選擇好兩條購物線路,因為圣誕節去香港“血拼”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組團去,所以,如果和大隊人馬在同一個區域遭遇,排隊就會花去太多的時間。
最重要的,是網絡社區的興起,讓人的生活圈子不再受到地域和職業的限制。現在,每當出發前,我都會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廣泛地發出信息,給自己攬些“代購”的活兒。
每當我把自己的線路圖發在網上,總會有大把有錢沒閑的朋友找到我。基本上,最近兩年,我順路幫朋友代購所得的酬勞,就能抵消去香港的所有費用。要知道,這可不是筆小數目,現在11月去香港4天的自由行,也要2000多元。
既用很低的折扣買了東西,又沒有付出更多成本,這不就是經濟學上的低成本和高收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