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部委:
首次立法界定“高溫天氣”
日前,國家安監總局、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4部委聯合修訂并起草《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意見稿對“高溫天氣”做出明確規定,指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向公眾發布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我國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的高溫勞動保護條例,僅有1960年7月1日公布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至此,暫行半個世紀的防暑降溫措施終迎立法。
北京:
高考作弊最高可禁考3年
北京教育考試院日前發布消息稱,今年高考將啟用新的考試違規處理辦法。以前“在考試過程中使用通訊設備的”為作弊,現在則明確規定:“攜帶具有發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設備的”認定為作弊。此外,作弊情節嚴重的,將暫停參加各種國家教育考試1至3年。
云南:
高考試卷押送人員不能停車吃飯
隨著今年高考臨近,云南在高考試卷管理上亮出了許多新招,其中就規定試卷押送人員不能停車吃飯,使高考試卷在安全保密方面真正做到無縫對接。由于在試卷運輸途中不能停車吃飯,云南省招生考試院將為押送試卷的人員提前準備好干糧,但是只能在車上吃午飯和晚飯。
4杭州:
擬規定地鐵站及車廂禁食
杭州市交通局近日透露,醞釀5個月的《杭州地鐵乘客守則》初稿已完成。初稿中明確提出“地鐵內禁食”,并對乘客的停留時間、攜帶的行李作出了細致的規定。初稿還規定,乘客持票進入收費區后,須在150分鐘內出收費區,超過上述時限,按出閘站線網最高單程票價補交票款。
《法制日報》:
眾說紛紜的地震專家何以服人
地震預報信息是非常專業化和技術化的信息,假如提供的說法不一,公眾無法判斷,很容易引起恐慌。學術觀點可以探討,但經過媒體披露的信息應該盡可能準確無誤。誠然,地震預報在全世界范圍內仍是一大難題。與天氣預報不同,目前對地震的發生還難以準確預報。但對一次地震出現幾個版本的專家意見,這就讓公眾無所適從了。
《新京報》:
刺激消費應重在“減負”
消費主力人群的全面債務化,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獲取巨大財富,中國消費型經濟也就不可能實現。這是何以每每經濟下滑,就馬上轉向固定資產投資模式的關鍵原因。只有解放消費主力人群的“房奴”地位,才能真正刺激他們的消費能量。
《解放日報》:
“自媒體”不是自說自話
“自媒體”不是自說自話的媒體,加了V就有幾分“公”的味道?!肮钡臋嗤詠碜院翁??并非認證時 “×××辦公室”“×××部”“×××發言人”字樣,而是與網民及時有效的互動。一條“即將播報重要事件”預告,粉絲數一夜漲幾倍,可深入人心的影響力,還得看網民群起圍觀時,你能不能有效發聲。
《北京晨報》:
哭窮與炫富 其實都是心窮
與哭窮相反的,則是炫富?!盁X男”、“雅閣女”、“炫富女”,各種“美美們”以驚艷而出格的舉動,吸引著輿論的關注,也刺痛著公眾神經。事實上,哭窮與炫富,是一種事物的兩端,就如同鏡子的兩面,按照著名作家蔣子龍的說法,“蓋因心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