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學的歷史可追溯到1904年,由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多個基督教教會、北美長老會[American Presbyterians (North),PN]共同籌款聯合創辦,是民國時期外國人在中國創辦的十三所教會大學之一,時有“南齊(齊魯大學)北燕(燕京大學)”之說,屬于中國歷史上最老、名聲最顯赫的大學之一。
就山東省境內最著名的兩所大學而言,齊魯大學與山東大學的關聯并不多,兩所學校的性質、風格、命運也不盡相同。
與山東大學相比,齊魯大學的歷史要悠久和復雜得多,其淵源最早可上溯19世紀60年代。
據齊魯大學校史載:
1864年,美國長老會傳教士狄考文在山東登州(現蓬萊)創辦了中國境內第一所現代高等教育機構---登州文會館,這是齊魯大學的萌芽和發端。正是在登州文會館時期,狄考文和教師鄒立文合作,最早將阿拉伯數字引入中國。
1884年,英國浸禮會在青州創辦了廣德書院。
1890年,登州文會館與青州廣德書院合并,在濰縣成立了廣文學堂。
1904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在濟南設立教會醫院,附設醫道學堂。
1906年青州醫道學堂并入,稱為濟南共合醫道學堂。
1917年,濰縣廣文學堂、青州共合神道學堂遷往濟南并入共合醫道學堂。同年,南京金陵大學的醫科和漢口“大同醫學”兩校師生并入濟南共合醫道學堂。
同年9月,齊魯大學正式開學,設文理學院、醫學院、神學院,學生277名,教工53人,其中外籍教職員工36人。校長是英人布魯斯,經費由英、美、加等國教會支付。為了適應學校擴充需要,學校主持者籌集巨款200余萬元,在當時濟南市新建門外筑造校舍,創辦新校,并正式定名為齊魯大學。
齊大雖在濟南創建并招生開課,但長時間未能正式立案。14年后的1931年12月,在號稱基督徒孔祥熙關照下,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才批轉了當時山東省教育廳的呈文,準予在濟南立案,承認其正式的合法地位。因孔氏對此出力甚大,按中國特色的處事哲學,齊魯大學主動聘請孔祥熙擔任名譽校長。
為了與國內其他幾所著名大學的國學研究院(所)抗衡,齊魯大學專門把曾在河南安陽傳教多年的加拿大籍牧師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調到齊大任教授,讓其在國學研究所從事研究,開講考古學課程。
明義士號稱是博學多聞的“中國通”,對中國文化有著癡迷的情結和強烈的占有欲望。他在安陽傳教期間,借中國時局動蕩不安的時機,渾水摸魚,常騎一匹老白馬往來于洹水岸邊,在傳經布道的幌子下,大量搜求中國古代文物,僅收購、收藏殷墟甲骨就達5萬多片,這些古物大部分被偷運出境,入藏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博物館專為其開設的“明氏收藏專室”。
來不及運走的文物,一部分折價賣于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抗戰軍興,明義士把一部分甲骨偷偷深埋入齊大的住宅底下,秘而不宣。直到抗戰結束,經過幾番周折,這批寶物才重見天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齊大師生陸續返校,經過整修,學校于當年10月1日正式在濟南復校。1947年上半學期的在校學生為442名,其中文學院105名、理學院123名、醫學院203名、醫事檢驗技術專修科11名,教職員工70人。1948年濟南解放前夕,在部分師生的操縱下,齊大曾將部分人員和教學物資南遷,醫學院被遷往福州。
濟南解放后,1951年齊大被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9月,隨著全國院校調整,齊魯大學被解體撤銷---神學院和國學研究所撤銷,文理學院所屬系科劃歸青島山東大學(今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和山東師范學院(今山東師范大學),農業??苿潥w山東農學院(今山東農業大學),保留其醫學院更名為山東醫學院,校址由山醫接收,今為山東大學西校區。
聲名顯赫、盛極一時的齊魯大學存在了48個春秋便壽終正寢,校園的師生各奔東西,身后留下了一幢幢典雅、古樸、大方,充滿了異國風情的校舍建筑供后人憑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