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在上海和東京兩地正式開始。
市場顯示出對此模式的認可。一開市,首批做市商之一的中國銀行,就與日本瑞穗銀行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分別成交了日元兌人民幣的直接交易。各做市商的報價與之前相比也“明顯活躍”。來自東京外匯市場的數據顯示,1日人民幣和日元直接交易量達到近10億元人民幣。
雙方受益
雖然在此之前,人民幣與馬來西亞林吉特和俄羅斯盧布也實現了直接交易,但日本作為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元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一籃子”貨幣之一,也是國際儲備貨幣,林吉特、盧布的影響自然不可與其相提并論。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發布的《2011年中日貿易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中日貿易總額達到3449億美元,其中日本進口額1834億美元,對華出口1614億美元,三項都創造了歷史新高。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
據統計,在華的日本企業超過了22000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日資企業會以美元計價,人民幣結算,價格競爭力會大大提高。
在這些雙邊貿易中,通過美元結算的占了絕大多數。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1年以人民幣結算的中國對日出口和進口分別僅占全部的0.3%和1.7%。以日元結算比例稍高,但也只占中國對日本出口的20%左右。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高級交易員徐明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對于企業來說,由于增加了人民幣對日元的直接報價,可能會降低與人民幣相應的對日元的換匯成本,也減少了風險。
一個比較樂觀和略顯夸張的說法是,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每年預計能夠節約30億美元的手續費。
盡管取得了不錯的開局,交易的活躍程度也好于預期,但目前,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的大部分交易還是來自銀行間買賣,進出口企業出于實際需求的交易還不太多。
“雖然多一種結算選擇,但實際上還會以美元作為主要結算方式。”浙江富陽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夏祖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的公司每年銷往日本的產品達到100萬美元左右。“用人民幣結算我們當然最開心,但日本客戶不愿意。”他說。
除企業外,個人兌換日元的成本也隨著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開展的深入而降低。如果中國人在日本使用日元信用卡消費,在還款時就可以跳過美元轉換這一環節,從而節省1.5%的貨幣轉換手續費。
目前,國內銀行發行的外幣信用卡以美元卡、歐元卡和港元卡為主。據《中國新聞周刊》向一些銀行信用卡中心的了解,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等銀行都在準備發行標準日元信用卡。
人民幣國際化再進一步
開展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其戰略意義需要比經濟上的效果更為重要。
以貿易結算作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排頭兵,實際從2010年就已經開始。截至2012年初,基于人民幣的結算在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已經從0.4%提高到了11%。
“可自由兌換和普遍接受性是成為國際貨幣的重要條件和重要標志,實現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進程的重要跨越。”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豐中國”)發布報告認為,基于目前的趨勢,人民幣將在未來的5年至10年內,成為排名前三的國際性貿易貨幣和儲備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或將借助這次與日元的聯手而進一步得到確立。
“這一交易,標志著人民幣對非美元主要貨幣的匯率將開始建立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在岸匯率價格參考。”匯豐中國董事總經理兼環球資本市場總監廖宜建表示。
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還可以促進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在境外有了掛牌匯率價格,目前形成的匯率水平,能夠為未來人民幣進一步向海外發展打下基礎。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直接詢價可以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增強人民幣匯率的自主性,為未來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增強彈性,從而也能真正地轉向參照一攬子來奠定基礎。
“雖然此次外匯結算還局限于經常賬戶,資本賬戶中反映的市場報價能力還未體現,但是外匯市場的結算方式發生了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產生影響。”他說。
郭田勇認為,未來很可能推出的人民幣與歐元的直接交易。打開更多的匯率渠道,使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有更多的參考,真正實現參考一籃子貨幣而非盯住美元、完全被動追隨美元的單一路線,這能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為透明,價格更為真實,使人民幣匯率更加均衡和合理。
“英鎊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與人民幣直接交易的重要國際貨幣。”魯政委分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