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勞模時傳祥,曾以他“寧愿一人臟,換得萬家凈”的奉獻精神成為那個時代的精神楷模。而他的兒女們也都遵從父愿,從事了環衛工作。與父輩們相比,時傳祥的孫女時新春,卻有著獨特的人生經歷。25歲那年,她拒絕隨全家遷回北京,嫁給了當地一名普通的采油工人。37歲那年,她被要求轉崗成了一名環衛工。剛開始,她也曾委屈過、傷心過。但轉變觀念后,她很快干得有聲有色,不但走上了領導崗位,還順理成章地成了時家第三代勞模……
人生第一次抉擇:放棄進京嫁給采油工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出生時你爺爺已經名揚天下,對他的事跡你應該很熟悉吧?
時新春(以下簡稱時):我出生三年前,也就是1959年10月26日,第一屆全國先進工作者“群英會”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劉少奇握著我爺爺的手說:“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劉主席的這句名言深深影響了幾代人,而國家主席與我爺爺握手的照片至今讓那個時代的人記憶猶新。我搬了多次家,那張照片始終伴隨著我。
記: 在你的記憶中,爺爺是什么樣子的呢?
時:我是在爺爺的老家山東省齊河縣趙官鎮大胡莊村出生的。那時,全國興起學習時傳祥熱潮。聽別人老說起我爺爺,我就問他們我爺爺什么時候回來。鄰居爺爺就說:“啥時候村里一干凈,準是你爺爺回來了。”所以,爺爺給我的印象就是愛掃地。我懂事的時候,爺爺從北京回來探親,他不斷督促晚輩好好學習,說:“你們趕上了好時候,如果小時候不努力,長大了后悔就來不及了。”爺爺經常催我學習之余別閑著,到地里拔草喂豬。爺爺給我的印象就是,非常慈祥而又特別勤勞。
記:當年你爺爺被遣送回老家時,你還有沒有印象?
時: 當年,我爺爺被遣送回老家時,我已經9歲多了。那年的10月,我爺爺胸前掛著“工賊”、“糞霸”的牌子,被送回村里。56歲的爺爺彎腰駝背,顯得十分蒼老,在家里雖然仍很勤快,但卻非常沉默,身體也大不如前。我記得每當吃午飯的時候,爺爺總不在家,爸爸嘆著氣對我說:“到村口去喊你爺爺回家吃飯吧!”我跑到村口,總能看到爺爺在村頭的一棵大柳樹下,拄著拐杖向遠方眺望。聽到我的喊聲,他才扭過頭,跟著我慢慢地走回家。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原來爺爺一直在等一個清白。1973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過問下,我爺爺被接回北京治病。1975年5月19日,做了一輩子掏糞工的爺爺離開了人世。那年,他剛滿60歲。
記: 你初中畢業后,為何選擇了當采油工?工作能吃得消嗎?
時: 那時候,做一名采油工是很光榮的事情,所以,我初中畢業后就來到勝利油田濱南采油廠當了一名采油工人。這份工作又臟又累,連強壯的小伙子有時都吃不消。當年我才17歲,剛開始工作時,很多小伙子對我持懷疑態度,認為我干不了幾天就會走。我并沒有被困難嚇倒,無論干什么活兒從來都沒有皺過眉頭。一個月后,我的表現贏得了大家的贊許,那些男工友都把我當成了哥們兒。
記: 1987年,北京市政府特批時傳祥的后人可以遷回北京,你為什么放棄了機會?
時: 說真的,當時我思想斗爭非常激烈。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我也不例外。是回北京還是留在油田?這對25歲的我來說,真是一次艱難的抉擇。我想得最多的是,勝利油田這個大家庭給了我溫暖,那些火熱的生產現場讓我的青春充滿了活力。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里已經有了屬于我的愛情。讓我舍棄這些回北京,我實在難以做到。見我猶豫不決,父母也勸我進京,說畢竟這種機會一生只有一次。但最終我還是說服了他們,毅然留在了勝利油田。
記:這是愛情的力量戰勝了一切。能介紹一下你的愛人嗎?
時: 他是一個通情達理、十分大度的好丈夫。當初,我們在共同的勞動中產生了感情,他比我大,像對小妹妹一樣無微不至地呵護著我。他還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我對他非常敬佩。當初,看到我對是否進京猶豫不決時,他還勸我說:“好小伙兒哪里都有,可進京的機會只有一次啊!”他越這樣說,我心里越難受,就對他說:“真正愛我懂我的男人世界上也只有一個。”說了這話,我倆抱頭痛哭。最后,我選擇了留在他身邊。他被我的決定感動了,發誓要好好待我。我們結婚20多年了,感情一直很好,我很慶幸當初的選擇。
人生第二次抉擇:被轉崗去做環衛工
記: 1999年,你面臨著人生的第二次抉擇,能說一下嗎?
時: 當時,隨著油田改革和管理體制的變化,我被要求轉崗,去油田下屬的濱南社區剛成立的環衛綠化隊當一名環衛工。雖然是著名勞模的孫女,而且我的叔叔和姑姑也都從事過環衛工作,但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干與爺爺相同的工作。這件事情來得實在太突然了,我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不過,這是上級的安排,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服從。
記: 第一天上班很不適應吧?
時:那是肯定的。我記得很清楚,上班第一天去掃大街,熟人見了我都吃驚地問:“小時,你怎么干起環衛工了?”一句話問得我滿臉通紅,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錯誤似的。一起分來的另一位女孩怕丟面子,上班時就戴上口罩和墨鏡,等天黑了才悄悄出來打掃。看她這樣,我心里也不是滋味。一天中午,一位接孩子放學的媽媽路過我身邊時,拿我當起了反面教材,對孩子說:“寶寶,你將來如果不好好學習,就得像這個阿姨一樣天天掃大街!”聽著這刺耳的話,我的自尊心很受打擊,躲到沒人的地方,哭得十分傷心。
記:這個思想上的彎是怎樣轉過來的呢?
時:這得感謝我的丈夫和我的叔叔。那天晚上,丈夫見我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臉上還有淚痕,他當然知道我的心思,就開導我說:“爺爺不也是掏糞工嗎?不一樣成了受人尊敬的全國勞模?你要是怕見熟人,我下班和你一塊兒干!”丈夫的體貼和理解讓我感到慚愧,我覺得,如果爺爺地下有知,他老人家該多么難過呀!另外,已經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叔叔知道我的情況后,特意給我寄來了《人生楷模——時傳祥》這本書,并告訴我爺爺臨終前留給子孫的話:我干了一輩子清潔工人,你們要把這個班接下去!
記:那本書對你有影響嗎?
時:我小學時就偷偷看過《勞動模范時傳祥》和《讓革命傳統代代相傳》兩本寫我爺爺的書。再次讀了叔叔寄來的書,我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震撼。剛正不阿的爺爺在舊社會為糊口掏了20年大糞,受盡了欺壓、凌辱,在新中國干一樣的活卻贏得了尊重和崇高的榮譽:國家主席和他握手,總理跟他拉家常,北京市市長也跟他一起背糞桶。爺爺那句“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是發自內心喊出來的。比起爺爺,我面臨的還算是困難嗎?而且爺爺的四個子女,我爸爸、叔叔和兩個姑姑也都從事環衛工作,我為什么就不能干呢?就這樣,我思想上的疙瘩慢慢解開了,馬上拿出當采油工時的干勁兒投入到了工作中。
記: 轉變了觀念,工作起來也就輕松了。
時: 是啊!領導見我工作踏實,有思路,很快就讓我當了班長。當時,班里有15名新轉崗來的年輕女孩,出門掃地都捂著大口罩,怕見熟人。我一邊陪她們干活,一邊講我爺爺的經歷。她們很快就放下了思想包袱,工作中也充滿了歡聲笑語。我所在的綠化隊只有90多人,卻要負責4000多戶的小區樓道、8個公廁、20多個垃圾收集點的清潔工作,工作量和難度都很大。為了讓居民養成不隨地丟垃圾的習慣,我費盡了口舌,受盡了委屈。一天清晨,有個中年人在草地上遛狗,我勸他把狗牽出來,以免踩壞綠地。那個中年人不僅不理睬,還一邊撫弄著狗一邊說:“我家這狗比人還懂事,最起碼它不亂管閑事。”當時,我氣得渾身發抖,強忍著眼淚繼續勸說。那天下班后,我回到家蒙著被子大哭了一場,哭完想一想,還是怪自己承受力不夠。
記: 工作越投入,你就越能理解你爺爺當年的不易了。
時: 是的。為了培養居民把垃圾放到指定位置的習慣,我帶著綠化隊的姑娘們一人守著一個垃圾房,早上6點到7點半,晚上6點到8點,大熱天不顧蚊蟲叮咬,頂著刺鼻的氣味,一連堅持了幾個月。后來,附近的居民被感動了,再也不隨便丟垃圾了。一年后,我擔任了環衛綠化隊隊長,為了做出表率,我建立了“時新春示范區”,主動接過小區內4個廁所的清潔任務,每天忙完了隊長的工作再去打掃廁所。一天,一個清潔工請假了,我就悄悄把她的工作接了過來,兩個廣場的衛生,我利用午休時間打掃,一干就是一個月。平時去各衛生區檢查,我手里總是拿著工具,看到不合格的地方就自己動手干。2010年大年三十,由于城市停運垃圾,小區內有17個垃圾桶已滿,周圍全是垃圾。為了讓居民舒舒服服過年,我和姐妹們冒著嚴寒清掃搬運垃圾。傍晚,當家家戶戶鞭炮聲響起的時候,我們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那一刻,我對爺爺“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超越爺爺,我的勞動獎章更有科技含量
記:你爺爺去世前曾留下兩個心愿,現在實現了嗎?
時: 我聽叔叔說過這件事。爺爺去世前,說自己有兩個心愿未了,一是接班人,二是機械化。接班人我們時家不缺,機械化涉及環衛方面的改革。這方面我早就意識到了。我文化不高,為了提高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我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企業管理的大專課程,還學習電腦操作,現在我已能非常熟練地用電腦辦公了。工作中,我比較注重創新,綠化隊需要定期給花卉噴灑農藥,所用的手推式動力噴霧機非常笨重,每次噴藥除了一人握噴頭,還需要三個強壯小伙子專門推機器,不僅工作累,而且效率低。于是,我打起了閑置數年的吸塵車的主意。后來,在我的指導下,經過焊接改裝,工作人員把噴霧機安裝在吸塵車上。這樣,噴藥時僅需一人駕車一人噴藥,工作輕松了許多,效率又高。這也算是實現了爺爺的心愿吧。
記:據說你在單位實施的改革方案也挺有成效的?
時: 擔任環衛隊長后,我就認識到,要發揚光大爺爺的精神,僅靠老實干活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時刻想著創新。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推行了“區塊承包,責任到人”的工作制度,每人負責數棟樓的清潔衛生,工作時間自主安排,隊里不定期檢查。制度出臺后,為保證每個人承包區域工作量大體相當,我花了整整一周時間繪制了社區平面圖,使大家對各棟樓的方位、層數及所需工作量了然于胸。
記: 工作中,你有超越爺爺的地方嗎?
時: 新的時代,我覺得干工作不僅要像爺爺那樣努力,還應該有創造性。工作中,我提出了“科技興綠”的口號,來提高環衛綠化工作的科技含量。為了擴大小區綠化面積,隊里決定在小區里種植三葉草。可是第一批種子撒下去后,不僅出苗率很低,而且長勢也不理想。后來經過化驗,我才知道問題出在土壤鹽堿度高上。由于換土工作量大,成本太高,我就帶著隊員們到處找專家、查資料,運用科學技術對土壤進行改良。經過兩年的實踐摸索,終于成功種植了三葉草。如今,我們種植的三葉草不僅美化了自己的小區,還輸送到濱州市的一些單位,為他們承攬綠化工程,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
記:你這么忙,有時間照顧家嗎?
時: 我最對不起的是我的女兒。我和丈夫工作忙,女兒讀高中時我們對她的學業不夠重視,讓她在考學時遇到了很大障礙。家里人都非常理解、支持我的工作,丈夫主動承擔了全部家務。由于工作忙,我曾連續兩個春節都沒去看望遠在北京的父母,倒是父母非常擔心我,趕到山東來看我。有時,70多歲的婆婆也過來幫我干些家務活兒,甚至到隊里幫我打掃衛生。可以說,沒有家人的支持就沒有我現在的工作成績。
記: 你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績,無形中會改變一些人對環衛工的看法吧?
時:現在很多人把金錢和面子看得很重,一些大學生寧愿啃老也不愿干一些比較臟累的工作。幾年前,濟南市曾招聘一批大學生掏糞工,這些大學生到崗后,思想也產生過很大波動。我和他們進行了交流,最后打消了幾個年輕人的顧慮,使他們能夠踏實地投入到環衛工作中。有時,世俗的東西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平時,經常有記者問我:“時傳祥精神在當代還有什么意義?”我的回答是:“現在的社會價值標準趨于多元化,有些人尊重勞動,有些人卻只看重金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人們看不看得起你,你都同樣能收獲一些東西:經驗、知識以及大多數人的認可和信任,這就夠了!”
記: 你現在是時家第三代勞模,還當上了工會主席,你爺爺地下有知也會為你高興的。
時: 當初, 我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后,專程去了一趟時傳祥紀念館。在爺爺的石像前,我拿出我那枚獎章,自豪地對爺爺說:“爺爺,我沒有給您老人家丟臉,這是我的勞動獎章,比您當年的更有科技含量呢!”雖然我現在走上了領導崗位,但始終沒有脫離一線工作,主動承擔了綠化隊指導員的任務。我現在仍是隊里公認的業務能手,5公斤重的綠籬機一端就是三四個小時,隊里沒有人能超過我。我想說的是,環衛工作讓我收獲了自信和尊嚴,我要感謝它!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