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培養200萬社工
日前,民政部等18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各級黨政機關招錄社會服務相關職位公務員時,可優先錄用具有豐富基層實踐經驗、善于做群眾工作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到2015年全國將培養200萬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到2020年培養300萬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意見》提出,社工是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社區建設、婚姻家庭、心理疏導、殘障康復、禁毒戒毒、人口計生、糾紛調解等領域直接提供社會服務的專門人員,但在我國,社工隊伍發展滯后,人才數量缺口很大。未來幾年,我國將逐步建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選拔、使用、流動、評價、激勵等方面的政策法規體系;承擔社會服務職能的相關行政部門和群團組織要逐步使用社工人才。《意見》還提出,將采取財政資助、提供服務場所等方式支持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工作。
(《北京青年報》)
福彩24年賣出6000億
民政部日前召開新聞通報會表示,今后,民政部每年除繼續堅持在公共媒體上向社會公眾公示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外,還將委托中介機構持續發布年度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評估報告,建立跟蹤問責機制。
據統計,從1987年試點發行到2011年10月23日,全國福利彩票總銷量超過6000億元,支付獎金近3000億元,籌集公益金2000多億元,資助各類福利公益項目24萬多個,受益人群超過2億人。
民政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每年要拿出50%以上的彩票公益金,加上地方各級政府配套資金投入和社會投入,建設一大批符合老年人需要,優先滿足高齡老人、失能失智老人以及低收入老人的社會福利設施。
(《法制日報》)
跋涉者的鞋帶
松下幸之助在成名之前,一直跟在他的老師邁巴先生的后面學習,邁巴當時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日本企業家,還是一位知名的演講家和勵志大師。
有一次,邁巴要登臺演講時,松下幸之助快步上前擋住了老師:“老師,您的鞋帶松開了。”邁巴感激地點了點頭,蹲下身,把鞋帶系好,這才大步流星地走出休息室。松下幸之助覺得自己的提醒真是太及時了,否則老師上臺后肯定會出丑的。
可就在距會場大門還有一兩步遠時,邁巴突然蹲下身,把剛才系好的鞋帶又解開了。在場的工作人員不解:“邁巴先生,您這是為什么呀?”邁巴微微一笑,說:“我上臺演講的題目叫《跋涉》,松開的鞋帶是我演說時的道具,我要扮演的是一個歷經千山萬水的跋涉者。”工作人員又問:“那剛才您為什么不和您的學生解釋清楚呢?”
邁巴微笑著回答:“為什么要向他解釋呢?我只不過是蹲了一次,站了一次,然后又蹲了一次,站了一次,和他給予我的愛和關心相比,這簡直是微不足道的!我要感謝他,而不是解釋。”
在邁巴看來,如果有人提醒或批評你,哪怕這種提醒和批評完全是多余的或純粹是錯誤的,你都應該覺得無比榮幸,并且懂得珍惜和感謝對方,因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愛你、關心你的人。
這件事后來傳到松下幸之助的耳朵里,松下幸之助大為感動,并且將老師的這段話牢記在心。后來他成為松下電器的總裁,常常對身邊的人說:“謝謝您的提醒和批評,請您以后繼續對我提醒和批評,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會與眾不同。”
(《環球人物》)
不要為瑣事分神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建筑大師之一,《時代》雜志評選出的“20世紀最具影響的100位人物”中,他是唯一的建筑師。
9歲那年,賴特跟叔叔在大雪覆蓋的地面上走了很遠的路。途中,叔叔讓他回頭看他們留下的兩串足跡。“你的腳印太沒有目的性了,折來折去,一會兒偏向那些樹木,一會兒又折到柵欄邊,似乎完全忘記還要趕路。”叔叔說,“看我的腳印,多么直。知道原因嗎?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時刻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事情,別為瑣事分神。我希望你一輩子也別忘了這段話!”“我從未敢忘記,”賴特說,“那時我就下決心,絕不要錯過最重要的事。后來我設立了目標,建筑設計就是我今生最重要的事情。”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賴特遭遇過很多不幸。1914年,一個精神病人放火燒了他在威斯康星州精心設計的建筑;1925年,他重新設計的建筑因為漏電再次被燒毀。然而他知道,他來不及傷心,因為總有最重要的事情要做——他一生共做了1100個設計,為世界建造了無數令人驚嘆的建筑佳作。即便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958年),年逾90歲的賴特,設計桌上還有166個項目。
作為一名建筑設計師,賴特無疑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留給后人的秘訣就是:絕不錯過自己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事情。
(《遼沈晚報》)
婚姻如車
人生漫長,于是絕大多數人都上了婚姻這輛車。
婚前,男人是開車的人,女人是在路邊等車的人。人人都想坐寶馬、奔馳,可這樣的豪華車太少,偶爾過一輛,不是車上已經有人,就是人家不肯停車。即便真的有一輛寶馬車停在你面前,一個風度翩翩的白馬王子沖你招手,你敢坐上去嗎?你要的是坐著這輛車走完人生旅程,而他可能只是順路捎你一段。
明智的女人會等適合自己的車來坐。坐一輛普通的車,一路慢慢開,可欣賞沿途的風景。適合自己的車也是安全的,踏實的,舒心的。那個開車的男人因為開的車普普通通,也心里踏實。他會遵守交通規則,聽從女人的建議,尊重女人的想法。他讓女人成為車的主人,而他只是司機。
當然,人生旅途很漫長。途中也會遇到雨雪天,車子會出點小故障,也會迷路,甚至會拋錨。出了問題不能互相埋怨,互相指責,推卸責任。男人不能說:“都是你瞎指揮!”方向盤明明握在你手里,埋怨人家干什么?女人不能說:“真后悔坐了你的車!”想想當初,也不是人家硬把你拽上車的嘛。
車子壞到半路不能再走的情況比比皆是。其實也不是壞到不能再修,而是雙方都認為沒有修的必要了,或者修的成本太大了。于是,男人開著這輛車離開,女人則去路邊重新等新的車。有時候,男人有了新的副駕駛后才發現,車子不如原來的車子開得順手;而女人上了另一輛車才知道,這車子的毛病也不比原來的車子少。
兩個人一起把車子開到終點的還是占大多數,一路上平平穩穩開過來的也大有人在。他們的成功之道其實只有兩點:尊重和寬容。女人看到路邊有片野花想下車摘一朵插在鬢角,看到一泓湖水想停下車洗把臉,看到一縷炊煙想停下車發一陣子呆……男人要尊重女人的胡思亂想。而男人看到路邊的美女多看了兩眼,為和別人飆車而讓女人受了驚嚇,還不時背著女人吸幾根煙……女人要寬容男人的這些食色本性。有尊重和寬容在,婚姻的車才能一路順風。
(《解放日報》)
婚姻的數學概念
家政學校的最后一堂課是婚姻的經營和創意。主講教授走進教室,把一沓掛圖掛在黑板上。他掀開第一張掛圖,上面用毛筆寫著一行字:婚姻的成功取決于兩點:1.找個好人;2.自己做一個好人。
“就這么簡單。至于其他的秘訣,我認為都是江湖偏方,至少是老生常談。”教授說。
臺下的學生多為已婚人士,他們竊竊私語。一位30多歲的女士問:“如果這兩條沒有做到呢?”
教授翻到掛圖的第二張,說:“那就變成4條了。1.容忍,幫助,幫助無效仍然容忍;2.使容忍變成一種習慣;3.在習慣中養成傻瓜的品性;4.做傻瓜,并永遠做下去。”
臺下喧嘩,有的說不行,有的說這根本做不到。教授說:“如果這4條做不到,你又想有一個穩固的婚姻,那你就得做到以下16條。”教授翻到掛圖第三張:“1.不同時發脾氣;2.除非有緊急事件,否則不要大聲吼叫;3.爭執時,讓對方贏;4.當天的爭執當天化解;5.爭吵后回娘家或外出的時間不要超過8小時;6.批評時要出于愛;7.隨時準備認錯道歉;8.謠言傳來時,把它當成玩笑;9.每月給對方一晚自由的時間;10.不要帶著氣上床;11.對方回家時,你一定要在家;12.對方不讓你打擾時,堅持不去打擾;13.電話鈴響的時候,讓對方去接;14.消費前要告知對方;15.堅持消滅沒有錢的日子;16.給你父母的錢一定要比給對方父母的少。”
臺下有些人笑了,有些人則嘆起氣來。教授說:“如果大家對這16條感到失望的話,那你只有做好下面的256條了。總之,夫妻相處要面對的問題是一個幾何級數,退一步,問題的數目是前面的二次方。”教授翻到掛圖的第四張,上面的256條是用鋼筆寫的,密密麻麻。教授說:“婚姻到這一地步就已經很危險了。”這時臺下響起了更大的喧嘩聲。
教授宣布下課的時候,有的人坐在那兒沒有動,他們流淚了。
(搜狐網)
瞬間改變人生
人的一生,許多瞬間一閃而過,感動的、溫馨的、震驚的,或許只是一個場景、一段對話、一個表情,卻在生命的琴弦上留下了強烈的音符,使生命得到了升華。
河北農民李紅旗,在地攤上花錢買了5張解放初期的烈士證,原想等增值后出售獲利。一天黃昏,他從外地打工回家,暮色中看到老父親在村口張望,等他歸來。蒼茫之中,他驀地想到,烈士證表彰的主人,犧牲時才都20多歲,幾十年音信全無,他們的親人日夜牽掛,是如何地望眼欲穿啊!從此,他奔波13年,走上了尋找烈士家屬,讓烈士證回家之路。
人生是漫長的,許多人都對未來作了設計。然而卻在一瞬間掙脫了原有生活的束縛,讓生命留下了新的軌跡。
有一位攝影發燒友,去大山深處采風。那天清晨,他手端著相機,望著山崖下,在簡陋的校舍前,幾十位稚氣的小學生面向徐徐升起的國旗,在老師手風琴拉出來的走調的國歌聲中行著少先隊禮,清澈的目光里滿含著真情,他突然淚流滿面。晨光下,遠處連綿不斷的山巒展示著雄渾的力量,他的心瞬間被山間的太陽點亮了。他決定,留下來,在這所高山小學做一名鄉村教師。
若干年后,他在省城為高山小學舉辦慈善募捐攝影展時,對采訪的記者說,我享受這兒所給我的,當悠揚的風琴聲伴著孩子們的歌聲,在薄靄中穿過裊裊升起的炊煙時,我心里很滿足。我從來沒想過會和孩子們相伴,但現在,我覺得我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因心靈與現實交融而為之感動的,實不多見。但有時,一部文藝作品卻能改變人的一生。
出生于英國的金玲女士,是湖南長沙第一福利院“中國兒童臨終關懷醫院”的創始人。在她8歲那年,一部講述一位英國女傭在抗戰中帶領100多名孤兒翻山越嶺,徒步從山西陽城轉移到西安“兒童之家”的電影改變了她的人生。當看到主人公到達安全地帶,抱著孩子們喜極而泣的特寫畫面時,她被深深感動了,她對自己說,長大了我也要到中國去做同樣的事情。
50年后,金玲實現了兒時的愿望,她在長沙創辦了兒童臨終關懷中心。一年多來,這家被稱之為“蝴蝶之家”的中心已收養了30多個病重的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尊嚴地離世。金玲說,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在中國建立更多的“蝴蝶之家”。
人的一生會遭遇無數個瞬間,但生命對它的反應卻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在感動中堅定了理想,有的在理解中萌發了善良,有的在震驚中受到了啟迪。但也有一些生命在瞬間中感應了生活的陰暗,讓人生遠離了道德標準,沖破了法的樊籬,并為之付出高昂的代價。不過,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瞬間的燦爛,卻與生命擦肩而過,像流星一樣,在人生的長河中悄然劃過。
就像機遇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那樣,不期而至的瞬間,也只有底蘊豐厚的生命才能與之相遇,并產生感應,從而改變人生。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