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需要高考的德國,上大學的競爭激烈程度,并不在需要高考的國家之下:不僅需要良好的中學成績、堅強的內心和正確的大學申請策略,甚至好運氣也是必不可少的。
近乎變態的成績要求
來自巴伐利亞州達豪市的莉莎·德拉斯克學習異常刻苦,但在秋天即將來臨時,她還是兩手空空。18歲的莉莎在高中畢業考試中取得了1.3分(德國記分制為1分至6分,分數越小越好),她想申請慕尼黑大學醫學專業,但慕尼黑大學醫學專業錄取學生的成績比1.3分高多了——入學人數限制政策使得這所大學的錄取分數達到了1.0分以下。為了保險起見,這位巴伐利亞女孩申請了奧地利的大學,但與她采取相同策略的競爭者多達數千人。
在德國傳統教育中,1.0分已經是很優秀的成績了,但現在有些限制性專業的入學分數竟然比這個分數還高,現年20歲的烏克蘭裔青年瓦迪姆·沃多沃佐夫就碰上了這種瘋狂的情況。在2010年的考試中,這位天才獲得了幾乎接近極限的成績:0.7分(在900分的卷面總分中拿下了898分)。憑借這個優秀的成績,他申請了海德堡大學的醫學專業(德國最有名的醫學專業之一)。但因為那個專業有太多優秀的學生申請,沃多沃佐夫沒有被及時錄取(根據德國大學的錄取政策,如果他想繼續申請這個專業,他的名字將會推到下一年的錄取計劃中,與后面的學生競爭)。這位不幸兒直呼目前的錄取政策“極度不公平”。但為了在下一年的申請競爭中獲得優勢,他還是不得不去一家醫院做了六個月志愿者。
申請者人滿為患
2011年冬季學期,德國高校有50萬名有上大學資格者申請入學,很多高校的申請人數同比增加20%至50%,而2010年全學年只有44.3萬名新生入學。許多高校對更多專業實行名額限制,以應對申請高峰,而以往德國高校除對醫學、法律等個別專業實行限制外,對新生報名錄取基本無限制。
如今,各類德國高校不斷出臺名額限制措施:圖賓根大學已對全部本科專業實行名額限制,弗萊堡大學的媒介文化學專業則有1230名申請者競爭45個名額,柏林自由大學甚至對數學和物理專業實行名額限制。在不來梅大學,新學期共有3.2萬名申請者競爭4000個學習位置。
即使已經被錄取的學生也面臨著不同往常的大學生活,很多課程和活動將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甚至在政府大廳和電影院里進行。在布倫瑞克工業大學,新學期的課程安排從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0點,周六也有課程。
新生劇增原因有三:一是取消了義務兵役制額外產生了6萬名新生;二是恰逢當年生育高峰的青年入學;三是巴伐利亞和下薩克森州的中學實行新學制,導致2011年夏天高二和高三學生同時畢業。
為了緩解入學難,各州不斷采取措施,改善高校辦學條件,如招聘更多教學人員、租用和建造新教學樓、擴建食堂和宿舍,以及擴大圖書館和實驗室。
德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計劃從2011年到2015年投入47億歐元,但對各州的投入并沒有具體約束。許多州還減少了對大學生服務中心用于宿舍和食堂的補助。1992年政府補助平均占各學生服務中心預算的24%,而2010年則只有11%,漢堡州甚至打算全部取消該補助。巴符州的大學生2012年找房子就會遇到困難,根據設在曼海姆的歐洲經濟研究中心于2011年8月15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該州的大學城如斯圖加特、弗萊堡和康斯坦茨,2011年的學生宿舍和住房需求將明顯上升。
為拿到學習名額絞盡腦汁
雖然充滿了各種限制和障礙,但拿到理想學習名額的道路并沒有被堵死。在德國想要拿到理想大學專業的學習名額,除了過硬的成績,申請者還需要不錯的申請技巧。在所有常用的申請策略中,最常見的是繞道國外:申請在國外與意向專業相關的實習機會,或者干脆申請國外的大學。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錄取概率,有些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會采取同時申請多所大學的策略。
來自格拉德貝克的19歲青年讓·胡特便是繞道國外策略的踐行者。由于對滿滿當當的各類討論課和習題課不滿,他沒有像多數人那樣選擇杜伊斯堡大學,不久前,他在荷蘭的特溫特大學開始了為期六周的語言班課程。從201 0年夏天開始,他就想去這所大學學習心理學課程,并且意向很強烈。因為在荷蘭上學的學生如果每月打工超過32個小時,便有權申請每個月270歐元的國家助學補貼。與德國聯邦政府提供的免息助學貸款不同的是,荷蘭的助學補貼不用學生還一分錢。(摘編自《海外文摘》)
編輯陳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