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品讀曹宗國先生的《巴山舊事》,我在曹老生花妙筆的引領之下,乘坐滿載游客的畫舫,在壯麗的鐘離山、秀美的清江湖之間,隨著“熱鬧”中鏗鏘有力的鑼鼓起舞,和著三月三忙中偷閑的歌會放歌,在紅紅火火的趕過年、令人唏噓的哭嫁中,回味土家民族的民風民俗。而嚴正廣闊的政治背景,俠骨柔情的巴山舞者,感人肺腑的兒女情長……更讓人慷慨激昂,激情勃發。
《巴山舊事》以神秘的朝圣者出發,引出朝廷對本地的改土歸流,繼而又把視角拉到二十年前,這些場景的設置和人物性格的渲染塑造,都為情節的發展做好了鋪墊。循著曹老節奏分明、時疾時緩的講述,欣賞著舞者的粗獷和激情,感受著田虎和丹妹、二狗和青青、二娃子和秀兒以及包括黑子在內的年輕人之間那些愛情糾葛。感覺曹老就像一個魔術師,用一支筆,帶著讀者徜徉在無形或有形的空間,帶我們嘗盡人生百態:有趣之處讓人忍俊不住,悲憤之處讓人凄然涕下,慷慨之處又令人情緒激昂,心潮起伏。
如果說一部精彩的故事,情節是骨架,細節是筋脈,文字是血肉的話,那么本書結構分明,剛柔并濟,血肉相連。情節激烈中,感情在爆發;細節和文字的發展中,又促進情節的發展,感情的爆發,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構建出了一部難得的好書。
看得出來,此書精湛的故事背后隱藏著深刻的社會意義,不是憑著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自然而然,我又想到這本書背后的故事——曹老是一個怎樣治學嚴謹的作者,怎么會用十年的時間,創作出這樣一本內涵豐富、韻味十足的網絡文學作品?
眾所周知,網絡文學被稱之為快餐文學,本身的確有速食快餐的特點——滋味各異,花樣百出?,F如今,不少網絡作者以日計數萬字、年計數部長篇的成績自傲,讀者為圖一時之快,更是為此癡迷,追讀催更。相比之下,曹老以十年之力,才成就一部《巴山舊事》,創作出別具一格的網絡文字,期間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多強的信念?
談起《巴山舊事》十年創作的時候,曹老意味深長地說:“你以為搞一個長篇那么容易?那是要拼命的啊!”當時我心底一動,一句話把我們這些文學青年的浮躁和傲氣給徹底壓下去了,恢復了以往的平和與恬淡。
正如曹老所說:人生在世,是要有點拼搏精神的。伏驥千里,十年一劍,是現在這個時代缺乏的一種文學精神,認真,執著,精細,是當今網絡作者必須要上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