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濤濤聰明可愛,身體、智力發育都很棒,唯一讓父母尷尬的是孩子老尿床,特別是晚上睡著后,床上總是濕漉漉的。
0~2歲的嬰兒不能自主排尿是正常現象,因為神經系統和膀胱功能尚未發育成熟。5歲時大約有15%的小兒仍有夜間遺尿。一般到15歲時,99%的小兒夜間遺尿消失。夜間遺尿的男孩明顯較女孩多,大部分女孩到了2歲時白天和夜間都不遺尿。
醫學上把兒童2歲以后不能自主控制的排尿稱為“遺尿癥”,分為夜間遺尿和白天遺尿。病因很多,包括發育遲緩、睡眠不正常、遺傳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疾病影響。如父母幼時均遺尿,則小兒遺尿的可能性為80%;父母一方遺尿,小兒遺尿的可能性約為44%。兒童2~4歲是能控制夜間排尿的最敏感階段,如果在這段時期生活不穩定、焦慮情緒重,就容易導致遺尿癥。
多數患遺尿癥的小兒無器質性疾病。就醫時第一步要做的是查尿液有無膿細胞、紅細胞等感染證據。如果有異常,需要進一步做B超、X光等泌尿外科專科檢查,確診后積極治療。
無器質性疾病遺尿癥首選非藥物治療,包括心理疏導和習慣培養。父母切不可因孩子頻頻遺尿而大聲呵斥或露出不耐煩情緒,這樣只會加重小兒的心理負擔,不僅容易加重病情,甚至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孩子遺尿時,父母最好“一笑而過”,淡然處之。絕大多數小兒遺尿癥是功能性的、暫時的,如果各項檢查正常,家長大可不必憂心忡忡。
習慣培養可從晚上限制孩子飲水量入手,睡前少飲水甚至不飲水。家長可在夜間每隔2小時定時喚起小兒起床排尿,如夜間10時、12時、凌晨2時等,這樣可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訓練了膀胱功能,有利于控制遺尿。
一般來說,遺尿癥的自愈率很高。只有到了青春期依然遺尿時,才考慮藥物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緩解尿頻、增加膀胱容量的藥物,但停藥后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