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有B超等多種檢查方法,各有所長。患者了解這些檢查方法,可以更好地配合臨床醫生,接受既經濟又合理的檢查。
B超檢查 B超檢查既經濟又無痛苦,而且也非常準確,是膽結石的首選檢查。B超能檢測出大于0.3厘米的結石,靈敏度非常高的B超可檢測出大于0.2厘米的結石,再小一些的結石則不能檢出。泥沙樣結石盡管每塊小于0.3厘米,但是多呈泥沙樣聚在一起,形似大塊,因此也能檢查出來。B超診斷膽結石的準確率依次為:膽囊結石高達96%;肝內膽管結石90%;肝外膽管結石80%左右;膽總管下端結石受胃腸道氣體干擾,準確率降低,不足70%。
肝內膽管共分四級。從大到小并結合肝臟基本結構分為:左、右肝管為1級支,肝葉膽管為2級支,肝段膽管為3級支,小葉間膽管與毛細膽管為4級支。正常情況下,B超對1級膽管大多能顯示,2級大多不能顯示,3級絕大多數不能顯示,4級完全不能顯示。但4級膽管內結石大于0.3厘米的,B超也可檢測到。
經皮經肝穿刺膽管造影(PTC) 在X線透視下進行,利用特制穿刺針經皮穿入肝內膽管,再將造影劑直接注入膽道,使肝內外膽管迅速顯影。該方法適用于B超提示膽管有梗阻,但尚難確定梗阻的具體部位與病因的情況;能鑒別梗阻的病因是結石還是腫瘤等以及確定梗阻部位,但屬有創檢查,可能發生某些合并癥,應慎重選擇適應癥。
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是在十二指腸鏡直視下,在胰管、膽管共同開口十二指腸乳頭處注入造影劑,顯示膽管和/或胰管。該方法適用于高度可疑膽管結石但B超難以確定者。其優點是不僅可用于診斷,亦可用于治療如膽總管下端取石等。缺點是有創檢查,可能出現并發癥。
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 診斷膽管結石及有無梗阻的陽性率略高于B超,對于B超不能肯定的膽管結石,選擇該方法有的仍能確診。譬如,有的B超報告只寫著“膽總管下端狹窄”的結論,但究竟有還是沒有結石或腫瘤,由于胃腸道氣體的干擾,有時B超看不清楚。此種情況選擇MRCP,有的可確診。其最大優點是不用給膽管和胰管注入造影劑,無創傷且無合并癥,比ERCP安全。缺點是陽性率不如ERCP高。因此,建議可以先選擇MRCP,如還不能確診,可再做ERCP檢查。MRCP的缺點是價格較貴,經濟負擔較大。
再強調一遍,B超是首選,B超能確診的,如非必要,一般不必再做其他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