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戶外視力好
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最近提交給美國眼科學會的一項研究說,兒童每周在戶外多活動1個小時,可以減少2%患近視的幾率。該研究囊括1.04萬名兒童,結果顯示,和正常視力或遠視的兒童相比,近視兒童一周花在戶外的時間平均要少3.7個小時。
研究人員認為,近視可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紫外線輻射,但也可能是看遠處的時間較少或沒有足夠的體育活動。課題主持者舍溫醫生表示,呆在戶外的好處可能與接觸紫外線增加有關。他解釋說,一些實驗室的研究表明,受紫外線影響的化學物質可以控制眼睛的長度,這意味著缺少陽光可能會導致近視。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有15%~20%的英國人近視,但是在東亞的部分地區問題更嚴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華人,比生活在中國和新加坡的華人的平均視力要好。近視者往往閱讀更多,有較高的學術成就。澳大利亞組和其他國家組的人在閱讀和取得的學術成就上一樣,但是他們花費在戶外的時間更多。
近視有家庭遺傳,也與許多因素,包括看近處物體、閱讀的時間長短、玩計算機游戲及體育活動的多少有關。
(劉曉荻編譯)
長期飲咖啡 少患糖尿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黃昆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發現,長期每天飲用4杯左右的咖啡,可抑制體內有害的蛋白質變化,使糖尿病的患病幾率減少50%。該項研究成果作為美國化學學會“每周精選論文”,登上其官方網站首頁,引起國內外學者及國際媒體的關注。
長期以來,已有人通過經驗發現,飲用咖啡與糖尿病低發生率之間似乎存在一定聯系,但飲用咖啡能夠降低糖尿病患病率的機制仍不清楚。黃昆等人的研究發現,咖啡中有兩種有效活性成分,能夠抑制胰臟中一種導致糖尿病的蛋白質的有害變化,多飲用咖啡對糖尿病的治療和預防都可能有一定作用。其研究還表明,咖啡中含量很高的咖啡因的抗糖尿病活性很低,綜合考慮下,多飲用脫咖啡因咖啡效果應該更好。
去年年底,黃昆等在美國化學學會《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發表論文《咖啡主要成分抑制人胰淀素的有害聚集:咖啡飲用與糖尿病發病率的聯系》,正式提出了這一見解。美國合眾國際社在報道中稱:“該研究結果可能首次解釋為什么經常飲用咖啡能夠降低糖尿病患病率。”法新社的報道也稱:“中國科學家可能發現了咖啡降低糖尿病發生率的真正機理。”
黃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很多人在飲用咖啡時喜歡加入大量的糖、奶或者咖啡伴侶,而這些對糖尿病都有一定的負效應,因此,建議盡量飲用無糖、無奶、無脂肪的黑咖啡。此外,咖啡中一個抗糖尿病活性非常強的成分在綠茶中的含量也較豐富,常飲用綠茶或許也可以達到抑制糖尿病的效果。
(衛文供稿)
我國老人多數“長壽不健康”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張愷悌主任介紹,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大陸60歲以上人口已達1.78億,說明了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60歲以上老人的余壽有2/3時間處于“帶病生存”狀態,“長壽不健康”已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
國際測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指標,包括吃飯、穿衣、上廁所、上下床、洗澡、室內走動等六項。其中任何一項回答“做不了”,定義為“完全失能”;任何一項都能做,但需要他人幫助,則定義為“部分失能”。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大約有3 000多萬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護理,5%的老人有入住養老機構的愿望。業內專家認為,作為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面臨的失能老人照護服務壓力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因此,必須盡早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并盡快建立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李福章供稿)
2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易患心臟病
美國科研人員一項最新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值,就能明顯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研究人員對30 067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為期5年的跟蹤研究,定期測量受試者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值。結果發現,受試者高密度脂蛋白每上升5毫克/分升,其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將下降4%;高密度脂蛋白每下降6.5毫克/分升,其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將增加11%。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約半數以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值,即男性低于50毫克/分升,女性低于40毫克/分升。
研究人員提出,當高密度脂蛋白低于40毫克/分升時,就會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病的幾率。因此,人們應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運動、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正常體重,以保證高密度脂蛋白處于正常水平,這對2型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
(楊光平編譯)
中年血壓預測心血管病
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科研人員發表在《循環》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測量55歲時的血壓,可提前預測今后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研究同時發現,中年時期如果患有高血壓,將增加其今后罹患心腦血管病的幾率。
研究人員對61 000名男女受試者的血壓和以后罹患心腦血管病的情況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對于55歲的受試者,如果血壓正常,今后發生心血管病和中風的危險分別是22%和41%;如果患有高血壓(收縮壓大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于90毫米汞柱),其心血管病和中風的發生率分別為42%和69%。
美國有近7 400萬高血壓臨床患者,這些人都是心腦血管病的高危人群。研究人員認為,早期測量血壓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重要意義,建議人們從40歲開始,就應當定期測量血壓,及早治療和控制高血壓。
(楊光平編譯)
女性血糖高 易患大腸癌
美國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人員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女性更年期之后,如果血糖較高,她們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就會增加。
研究人員對來自“婦女健康健康倡議”研究中4 500位女性的健康資料進行了分析,這些女性年齡介于50~70歲。跟蹤12年后發現,血糖最高者要比血糖最低者更易出現大腸直腸癌,前者患癌風險是后者的近兩倍。研究顯示,盡管這些女性血糖還沒有到糖尿病的程度,但血糖持續較高,增加了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美國每年大約有141 000人確診為大腸直腸癌,因大腸直腸癌死亡的患者約49 000人。過去有許多研究想找出血糖上升和胰島素抵抗對大腸直腸癌的影響,但其研究結果并不一致。研究人員說,可能因血糖偏高會促使癌細胞生長,或者血糖高是一種發炎指標,當身體發炎反應嚴重時,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就會增加。由于肥胖的人血糖往往偏高,因此,這項研究可解釋為何肥胖會增加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保持健康的體重、健康飲食以及進行有規律地運動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都有助于降低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方留民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