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挖空心思追名,廢寢忘食逐利,世說這是人的本性;當有朝一日心力交瘁、疲憊不堪時,才意識到名利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在創造、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應該給自己留下一點“綠色生活”的空間。
綠色生活:衣食住行講究天然
內衣穿純棉織品,以淺色為好。化纖織品容易產生靜電,深色或過于鮮艷的顏色在生產中經過多次漂染,貼身穿可能引起皮膚過敏。
裝修房屋的材料要無污染;臥具選用天然織物;沙發罩用棉、麻、皮等面料。夏季用風扇調節室內溫度,冬天用暖氣或電熱器取暖,盡量不用或少用空調。一年四季都要開窗換氣。
不要經常吃快餐或方便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盡量選擇蒸、煮、調拌等烹飪方法,講究原汁原味,除必要的油鹽外,盡量少放調味品和味精之類的添加劑;飲水以白開水和茶水為宜,飲料最好少喝或不喝。
現在私家車已不罕見,出行必開車,既無益于運動與健康,也無益于環境與交通。提倡以步代車,近途步行,稍遠乘公交。
綠色環境:忙里偷閑享受田園
綠色是一種源自生活本身的創意。當你對城市喧囂的現代文明心生厭倦而渴望改變時,回歸自然是最人性化的選擇。親近自然能調節心臟和肺部,有助于消除沮喪等負面情緒,使人心境平和,壓力減小,精力充沛。
短期改變生活環境,住在農民家里,與農民聊天,吃農家飯菜,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嘗試一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田園生活,讓自己從喧囂紛擾的城市氛圍中暫時解脫出來,享受難得的安寧。每周進行一次郊外漫步,選擇安靜、林草繁茂的地方,可閑庭信步和快步行走交替進行,每半小時休息10分鐘,反復走兩三次。
有計劃地旅行,到依山傍水處呼吸新鮮空氣。臨水而坐,悠閑恬適地看著河水流向遠方;林中散步,鳥兒鳴唱,花香撲鼻。心曠神怡,將勞煩拋到九霄云外,在大自然中休整、療養身心。
綠色心情:修身養性調養心境
生活中難免會碰到不如意,遇事先冷靜,然后想辦法解決,著急發火沒有用。心平氣和是對急躁、暴躁、浮躁的制約,是最好的心理撫慰和情緒梳理。
擯棄一切雜念,半個小時內什么也不想,讓心空、腦空、意識空,用腹式呼吸調節氣息,將氣沉于丹田(臍下三指處),也就是“把心放在肚子里”,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平和。
也可以在安靜、空氣清新的地方,輕聲細語慢慢念誦著自己喜歡的詩文,配以肢體動作,即興做一些慢節奏的瑜伽、形體操動作,將身心融為一體,進入到心之悅之舞之蹈之的境界。
綠色隨想:冥想解壓神游九霄
冥想是集中注意力陷入沉思之中,可以用不斷重復一句話來逐漸排除雜念,或集中注意力在一件高興的事情上,或默念一句詩詞、美文短句,逐漸進入到似想非想的神思狀態。坐在一把舒適的椅子上,或躺在長沙發上,放松形體,用幾分鐘時間進入冥想狀態,時間可長可短,過后感覺心情舒暢,頭腦清醒。臨床證明,冥想對人體生理機能的影響甚于簡單的睡眠或放松。進入冥想狀態時,血壓和心律比平常低,體內乳酸分泌也相對少些,而乳酸是人處于精神緊繃狀態下產生的一種分泌物,常常作為衡量一個人緊張程度的主要依據。
讓自己的思緒漫無目的、海闊天空地穿行,變幻出各種各樣的圖景,有過去親歷過的自然美景,也有電視上看來的湖光山色……大腦中編輯一幅又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并不斷變換角度、畫面,供自己獨享。那是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愉悅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