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小區內出現了手足口病例,郭大媽便從藥店買來溫度計,每天早晚給全家人量體溫,四歲的小孫子涵涵和八歲的大孫女悅悅是重點保護對象。這天晚飯前,郭大媽從外面叫回了和小伙伴們玩耍的悅悅,一量體溫,37.8度!正巧兒子曉東也泡澡回來了,一量37.2度!郭大媽趕緊拉著這爺倆來到社區衛生所,結果大夫一檢查,悅悅36.6度,曉東36.4度。郭大媽不信,又測了兩次,均顯示正常。
郭大媽迷惑了:我給家人量體溫,都是嚴格按照大夫教的方法,量體溫前先輕甩幾下體溫計,確定水銀線在35℃以下;然后捏著沒有水銀的那端,放入被測量者的腋窩中間,使上臂緊貼于胸壁,以夾緊體溫計,當然,像兒子和老伴腋窩愛出汗,需先用干毛巾將腋窩汗擦干;測量時間保證在5~10分鐘;讀體溫計時,也是捏著沒有水銀的那端,將體溫計拿平,放在與眼睛等高的水平線上緩緩轉動,讀取水銀柱所至的溫度刻度。
看著郭大媽不解的神情,大夫問明了情況,解釋說:“正常人的體溫是在比較穩定的范圍內波動,口腔溫度為36.2~37.2度,腋窩溫度較之低0.2~0.5度,直腸溫度(肛溫)較之高0.2~0.6度。咱們測量體溫的方法也有三種,口表、腋下表和肛表,分別置于口腔、腋窩、肛門,而腋下表最為常用。雖然你的測量方法并無差錯,但是時機選擇不對。
“人的體溫受性別、年齡、晝夜、運動和情緒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比如下午六點的體溫就比清晨五點高一些;女性體溫一般比男性高0.35度左右;兒童體溫高于老人。外界氣溫的變化、飲食、運動等,也可使體溫產生波動。因此,建議以后再測量體溫時,飲用冷、熱飲后需等待15分鐘再測量;洗澡和運動后要先休息半小時再測量。”
郭大媽恍然醒悟,連連點頭稱是,在兒子和孫女的陪伴下,心情輕松地回家吃晚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