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保健要“慢”字當先,是我多年的體會。“慢”字既是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要內(nèi)容,又是老人安全的重要舉措。因此,要把“慢”字放在養(yǎng)生保健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落實在飲食起居的全過程中。退休以來,我堅持“十慢”贏得了意想不到的療效,所患的多種慢性病現(xiàn)在比較穩(wěn)定,身體也比以前健康多了。
一是吃飯慢:老年人吃東西不要暴飲暴食,切忌過快過急。細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充分混合,增加唾液和消化液的分泌;還可以鍛煉面部肌肉,減少皺紋;避免把肉骨、魚刺等卡在食道或嗆在氣管里。
二是飲水慢:清晨要空腹飲水,應(yīng)該緩慢咽下,切忌過急過快。不然會把空氣一同咽下去,易引起打嗝或腹脹。
三是吃藥慢:服藥前不要急于吃,要認真檢查是不是自己所用的藥。尤其是一次服多種藥物時,更要反復(fù)看,防止服錯藥。
四是走路慢:走路時要穩(wěn)而慢,即使是遇到緊急之事,也不要慌張。外出時要左顧右看,前看后看,待綠燈時再橫過馬路。特別要注意障礙物,防止絆倒。坐車時要注意安全,上下車要慢要穩(wěn)。上下樓要慢,最好扶著護欄一步一步拾級而行,抬腳落腳要到位,防止踩空摔倒;中途亦可歇片刻。
五是生活中的小動作慢:如轉(zhuǎn)頸、彎腰、回頭、下蹲后站起等都要緩慢。老年人頸椎、腰椎、關(guān)節(jié)等部位老化或韌帶僵硬,突然回頭、轉(zhuǎn)頸、彎腰容易發(fā)生意外。
六是運動慢: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的體力和興趣,選擇柔和的有氧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散步、交誼舞等。慢而柔和的運動不增加心跳次數(shù),較慢的心率意味著你的心臟不必過于賣力工作。
七是變化體位慢:由臥位變?yōu)榱⑽换蚨孜弧⒆粫r一定要緩慢變位。尤其是夜間、清晨起床時,要做到“三個半分鐘”,醒來后先睜開眼睛,平臥半分鐘,接著在床上靜坐半分鐘,然后雙腿下垂到床沿坐半分鐘,最后再下床活動。這樣做既能防止因突然改變體位造成大腦供血不足,又增強了安全感。
八是排便慢:老年人發(fā)生便秘時千萬別操之過急,宜慢宜緩,順其自然。憋氣用力易使干硬的糞塊將腸黏膜及肛門邊緣撐破,引起潰瘍、裂口、痔瘡等肛腸疾患;若患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疾患,還會使流向腦部的血液猛增,血壓驟然升高,可能會發(fā)生腦溢血或引起冠心病突發(fā)而猝死。
九是脾氣上來慢一點:性情急躁的老年人,遇事千萬不要著急或激動,可以口中念叨幾遍“要冷靜”,冷靜了才能想出好辦法。
十是添減衣服要慢:老年人不適合“秋凍”。秋天開始氣溫逐漸降低,就要慢慢的逐漸添加衣服;春天要慢慢減衣服。有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人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