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顧:急性腎盂腎炎是由細菌引起腎盂、腎盞和腎實質的感染性炎癥,屬中醫“淋證”“腰痛”范疇,病位在膀胱,可累及脾、腎,治宜清利下焦、濕熱,臨床常用藥物多為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熱解毒藥,以及通草、生地、竹味等清熱利濕之品。筆者在上期介紹了清淋合劑、解毒療腎湯、消炎解毒湯、寒通二丁湯、琥珀導赤散五則方劑。
【加味滑珀四物湯】
組成用法:蒲公英15~30克,銀花10~20克,滑石(布包)、當歸、白芍、川芎、生地各10克,琥珀(調服)、車前草、牛膝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功用藥理:方中滑石味甘性寒,利尿滲濕清熱,為治“濕熱淋之常用藥”;琥珀味甘性平,鎮靜安神,利尿通淋,活血祛瘀;車前草味苦性寒,清熱利尿;蒲公英味苦,甘寒,與白茅根共有清熱利尿之功;牛膝引血下行;四物湯補血調血,血行氣運。全方共奏清熱利濕、調血通淋之功。對尿血者,牛膝有引血下行之功,使用時應慎重。
【柴岑八正散】
組成用法:柴胡、炒黃芩、枳殼(或枳實)、虎杖各10~15克,車前子5克,萹蓄、炒山梔子、滑石各10克,生甘草4克。每日1劑,早晚服用,連服10~15天。
功用藥理:方中柴胡、黃芩、虎杖、車前子、萹蓄、山梔子、滑石清熱利水通淋,枳殼行氣止痛。方中用藥單一,清熱利濕力強,為清利下焦濕熱較好的方劑。
【加減五味消毒飲】
組成用法:金銀花、野菊花、黃柏、石韋各10克,蒲公英、魚腥草各20克,紫花地丁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急者(體溫超過39℃者)日服2劑,7天為1個療程。每隔3天復查尿常規及血常規1次。
功用藥理:本方用五味消毒飲之主藥及魚腥草等清熱解毒;黃柏苦寒清下焦濕熱;石韋清熱利水通淋;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之功。臨床治療急性泌尿系統感染療效甚佳。
【清淋解毒湯】
組成用法:生地、淡竹葉、黑梔子、車前子各10克,石韋15克,金錢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2次,合并煎液,分早晚服。服藥過程中定期檢測尿常規、血常規、中段尿培養。
功用藥理:本方諸藥均系味苦、微寒之品。生地養陰清熱涼血;佐淡竹葉清心降火,通利小便;黑梔子能清三焦之火,黑色入血分以涼血止血;車前子甘寒滑利,通利小便,清泄濕熱;重用金錢草、石韋以增強諸藥利水通淋瀉濁;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甘草解毒和中。諸藥相伍,通利而不傷陰,瀉火而無苦寒伐胃之弊,共奏養陰清熱、涼血止血、通淋利尿之功。臨床療效甚佳。
【清淋利濕湯】
組成用法:金銀花、蒲公英、萹蓄各30克,滑石16克,車前子(包煎)、瞿麥各15克,香附、丹參各12克,山梔子10克,黃柏9克。水煎服,輕者每日1劑,重者2劑。
功用藥理:方中車前子、萹蓄、瞿麥、滑石通淋利尿;山梔子、黃柏清利膀胱之濕熱;金銀花、蒲公英解毒而散熱;香附行氣開郁;丹參活血化瘀;共使濕熱得除,下焦水道通利,炎癥消除。
作者手記
十則方劑中,清淋合劑、解毒療腎湯、寒通二丁湯、加減五味消毒飲側重于清熱解毒,消炎解毒湯、琥珀導赤散、柴芩八正散側重利水通淋,清淋解毒湯、清淋利濕湯有利水通淋之功,又具清熱解毒之效。
臨床加減可根據各種致病菌屬酌情選用:①對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的中藥有柴胡、黃芩、五味子、車前草、銀花、知母、大葉桉、小葉桉、柳葉桉、黃連、大黃、連翹、忍冬藤、紫菀、杭菊、瓜蔞、白芷、川芎、皂角刺、半枝蓮等;②對金葡菌有抑制作用的有黃連、知母;③對革蘭陰性菌所致發熱有解熱作用的藥有黃連、黃芩、金銀花、連翹、大青葉、石膏、知母、玄參、紫草、地骨皮、穿心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