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生是一名教授,由于帶的學生多,平時還要寫不少學術論文,因此一天到晚有不少時間是坐在椅子上的,時間久了就落下了腰腿痛的毛病。最初吃止痛藥可以緩解,但藥效消失后疼痛就又來了。劉先生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他聽了后心里咯噔一下,都說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不死的癌癥”,這可怎么辦呢?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治療方法最混亂的疾病。就目前的醫療條件和水平而言,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效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其中保守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絕對臥床休息、按摩、牽引、熱敷等;介入治療是經過皮膚穿刺向椎間盤內注射膠原酶、臭氧等化學方法,或經過皮膚穿刺,利用激光、射頻等物理方法將病變的椎間隙內的髓核消除一部分,從而達到減壓效果;必要時可以通過手術或者脊柱鏡、椎間孔鏡等方法,將脫出的髓核去掉,解除神經壓迫。但由于人們對該病的認識不足,在選擇治療方法上常常無所適從,盲目輕信,從而導致了許多誤解和誤治。
診斷上的誤區 許多患者在當地醫院做了個腰部CT檢查,發現有椎間盤脫出,就認為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其實沒有疼痛癥狀,就不能說是腰椎間盤突出癥。而且能夠引起腰腿痛的疾病有許多,如腰椎結核、腰骶部腫瘤、強直性脊柱炎、椎管內腫瘤,等等,腰椎間盤突出癥只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它的典型癥狀是先出現腰痛,1周左右腰痛減輕,但疼痛向一側的下肢放射,常常伴有下肢麻木。常見的腿痛和麻木分布在大腿和小腿的外側,甚至到達足的外側、內側或足底。因此,醫生建議,如果腰腿痛癥狀不典型,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查體,必要時做腰椎磁共振(MRI)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以免誤診。
認識上的誤區 椎間盤是人體內一個重要的結構,周圍有纖維環,中間是髓核組織,類似于輪胎的外胎和內胎,當椎間盤退變后,外胎的彈性和強度降低了,當輪胎的內壓增高后,內胎通過外胎的薄弱區鼓了出來,這時的脫出醫學上稱為包容性脫出;如果外胎破了個口子,內胎通過口子跑了出來,則稱為非包容性腰椎間盤突出,這時有可能刺激或壓迫神經,引起腰腿痛。椎間盤脫出如果不刺激旁邊的神經根,就不會有腰腿痛。這里要重點強調一下,必須有腰腿痛的癥狀,才能稱之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才需要治療。因為椎間盤脫出的是人體內的髓核,不是腫瘤,如果沒有癥狀則不需要任何治療。治療方法很多,只要選擇正確的方法,完全可以治愈。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不治之癥”“不死的癌癥”,是不對的。
治療方法選擇上的誤區 腰椎間盤突出癥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它有許多種類型。脫出的大小、脫出的部位、疼痛的時間、是第一次發病還是復發性的、是包容性脫出還是非包容性脫出、有沒有合并椎管狹窄等情況,均影響治療方法的選擇。每個人的椎間盤脫出都不一樣,治療方法的選擇也不一樣。一般來講,有85%的普通腰椎間盤突出癥采用保守治療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療效,15%的病人經過保守治療無效后需要采用介入治療。介入治療對包容性椎間盤突出癥有效,非包容性的腰椎間盤突出癥不適合介入治療,應該選擇手術治療,通過手術或者脊柱鏡、椎間孔鏡等方法將脫出的髓核去掉,解除神經的壓迫。
每個病有每個病的特殊性,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它的適應癥,也有它的局限性。一些應該手術的病人,由于害怕開刀,迷信一些非手術的治療方法,如通過按摩把突出按回去、吃中藥或貼膏藥化掉增生部位、做腰部牽引等非手術方法,不但延誤診治,有時還會因此而造成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因此,盲目手術是不對的,一味拒絕手術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