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宮內的羊水,具有保護胎兒免受外來傷害的緩沖作用,并有保持宮內適宜溫度以及讓胎兒有自由活動余地的功能。分娩時羊水能傳導子宮壁的壓力,有擴張子宮頸口的作用;破膜后羊水能滑潤產道,利于胎兒娩出。
臨床上以羊水300~2 000毫升為正常范圍,超過2 000毫升即為“羊水過多癥”,少于300毫升則為“羊水過少癥”。羊水量在數天內急驟增加者,稱為急性羊水過多;在較長時間內緩慢增多者,稱為慢性羊水過多。日常生活中常以此來評估準媽媽的肚子大小,不過這個方式并不是很準確,也不常用。最常用的是通過B超來測量羊水指數(AFI值)。正常AFI值介于5~25厘米,大于25厘米為羊水過多,小于5厘米即羊水過少。也可采用最大羊水暗區垂直深度檢測法(簡稱羊水深度法),若垂直深度超過7厘米,可診斷為羊水過多。
羊水過多的癥狀
急性羊水過多常發生在妊娠24周左右,子宮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患者腹部明顯膨隆、脹痛,并可因橫膈明顯上抬、心臟移位、壓縮肺臟等,引起心跳加快、氣喘,甚至不能平臥。產科檢查時,可見腹部皮膚高度緊張、發亮,子宮明顯大于妊娠月份,胎位摸不清,胎心音遙遠,有的患者還可出現外陰及下肢水腫等癥狀。
慢性羊水過多常發生在妊娠晚期,孕30周左右,病理發展較慢,一般無明顯癥狀,但可通過B超和產前檢查發現。
羊水過多時常并發妊娠中毒癥,臨床表現為高血壓、水腫、蛋白尿,胎兒容易發生胎位不正,易引起早產。破膜后,如大量羊水涌出,可引起臍帶脫垂而危及胎兒性命。據醫學資料表明,羊水過多孕婦早產率較一般妊娠高1倍,如果加上血型不合、糖尿病等合并癥和臍帶脫垂等并發癥,羊水過多的圍產期死亡率高達50%。
羊水過多的原因
羊水過多的病因雖還未完全清楚,但肯定與母體和胎兒的某些疾病有關。其中最常見的是胎兒先天性畸形,約占50%左右。其中約一半以上為無腦兒、脊柱裂及腦膜膨出等神經管缺陷性疾病;其次是食管、小腸閉鎖等消化道畸形,約占畸形兒的25%左右。此外,胎兒患有腹壁缺陷、頜面部發育障礙及先天性無心畸形等,也可合并羊水過多。胎兒患有某些染色體異常,如18-三體、21-三體等染色體疾病時,也會合并羊水過多,約占4%左右。
孕婦患有糖尿病、妊高癥、Rh血型不合及嚴重貧血等疾病,也常發生羊水過多。
另有相當一部分的羊水過多患者找不出病因,稱為特發性羊水過多,多為暫時性。一般發生在孕早、中期;到了孕晚期,由于羊水產生減少,羊水量逐漸變得正常。
出現羊水過多怎么辦
發現羊水過多的孕婦應對此足夠重視,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檢查。
首先要進行超聲檢查,排除由胎兒因素引起的羊水過多。B超可了解胎兒大小,是否存在胎兒水腫、雙胎輸血綜合征、胎兒結構畸形,以及胎盤有無病變等情況。必要時,可進行臍靜脈穿刺(該技術操作難度較大,臨床應用有一定限制),可直接反映胎兒宮內有無貧血、溶血或感染;或進行羊膜腔穿刺,可以明確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及其類型。另外,對于糖尿病、母兒血型不合、感染等引起的羊水過多,需要母體進行相應檢查,以明確診斷,尋找羊水過多的病因,并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
1.羊水過多合并胎兒畸形:處理原則為及時終止妊娠。
2.羊水過多合并正常胎兒: 應根據羊水過多的程度與胎齡決定處理方法。
①癥狀嚴重孕婦無法忍受(胎齡不足37周),應穿刺放羊水。
②前列腺素抑制劑-消炎痛治療:消炎痛(吲哚美辛)有抑制利尿的作用,用消炎痛可抑制胎兒排尿,治療羊水過多。
③妊娠已近37周,在確定胎兒已成熟的情況下,行人工破膜,終止妊娠。
④癥狀較輕可以繼續妊娠,注意休息。低鹽飲食,并口服利尿藥物如雙氫克尿噻25毫克,每日1次;也可服中藥白術散,方為白術20克,澤瀉、茯苓皮、陳皮各100克,共研細末,每日早晚各服10克,小米湯送下。食療方赤豆苡仁粥對慢性羊水過多亦有良效,可取赤小豆5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服食,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