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女教師,今年34歲,做班主任,每天早上都要帶領學生們出早操。前些天,我的身體卻“掉鏈子”了。每次上下樓梯時,膝蓋都有點疼,走路時倒沒什么感覺。為了保險起見,我去醫院拍了個片子,大夫看過后說是“髕骨軟化癥輕度”,開了鹽酸氨基葡萄糖,囑咐我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搬重物,避免做下蹲和上下樓梯的動作,盡量不穿高跟鞋,可以適當配合著做一些直抬腿練習。
我一一照辦,把晨練的事情全權交給體育委員。學生們幾天不見我晨練的身影,知道原因后,主動上網搜索相關的治療資料,兌錢給我辦了張溫泉游泳館的月卡。學生們在卡片上寫道:“游泳時,水會對人體關節產生一種機械應力,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僵硬的關節得到放松;同時,膝關節、踝關節等不必像跑步或走路時要連續不停地用力,從而使各個關節獲得放松和休息,有助于癥狀的消退和功能的康復。老師,祝您早日康復!”
學生們的關心讓我感到溫暖、感動。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我堅持每天都抽時間去溫泉游泳館健身。每次從泳池出來,都感到心情舒暢,身輕體健。現在,我的膝蓋已經基本康復,月卡也將要到期。我決定去續費,把這項運動堅持下去。
專家點評
髕骨位于膝關節的前方,形狀有些像剝開的半個栗子,不過要比它大得多。前面凸起半個球面,后面是比較平滑的關節面,豐厚、強大的股四頭肌與它的上緣相接。髕骨下緣的韌帶其實是股四頭肌腱的延續部分,附著在小腿上端突起的脛骨結節上。走路、下蹲做膝關節活動時,股四頭肌收縮,髕骨受到強大的牽引力,關節面在后方股骨髁上滑動摩擦。如果活動過多,時間太長,不注意保護,可能積勞成疾,使髕骨關節面的一層軟骨提前老化。
髕骨軟化癥多見于體力活動,尤其是膝關節活動較多的中年女性,肥胖者較易得病。青少年也有得病的,多是由于先天性關節軟骨發育存在某些缺陷所致。膝關節反復受傷,也是此病的重要原因。病人上下樓梯老是打軟腿,雙膝好像不由自主地要跪下去;膝關節疼痛,半蹲時最厲害;開始活動時僅為酸痛,活動后反而覺得舒服一些;如活動量加大,時間稍長,疼痛明顯加重,休息后又可緩解;有的病人在膝關節伸屈時還可聽到“咯吱咯吱”的聲音。
醫生用手指按壓髕骨四周,在股骨髁上下左右滑動,病人即感到疼痛。檢查時可能發現髕骨下方有捻搓頭發一樣的感覺(即捻發感)。早期拍攝膝關節正、側位及髕骨切線位X線片,看不出明顯異常。到了中晚期,可見到關節面粗糙、骨質增生、關節間隙狹窄等變化。如不加注意,病變會擴展到整個膝關節,出現股四頭肌變細,膝關節內積液腫脹。
髕骨軟化癥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方法。輕癥患者應選擇非手術治療,體型肥胖者應通過控制飲食和鍛煉進行減肥;加強股四頭肌的功能鍛煉,可平臥在床上,伸直膝關節,反復抬起下肢;有條件者可做超聲波理療、中藥外敷、貼膏藥,或進行推拿,減輕關節內壓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松筋理絡,促進創傷修復。
游泳最適合髕骨軟化癥的治療。游泳可以產生浮力,抵消重力的影響,保持膝關節適當活動而不過量。膝關節、踝關節等不必像跑步或行走時要連續不停地用力,從而使各個關節均能獲得放松和休息,有助于癥狀的消退和功能的康復。
其次,游泳時水會對人體關節產生一種機械應力,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僵硬的關節得到放松;游泳負荷強度比較低,借助水的浮力可以增強肌肉力量,促進心血管功能,提高關節韌帶的柔韌性、靈活性。
需要提醒的是,女性游泳應注重加強個人防護:避開經前期和經期,不要在受污染及溫度過涼的水中游泳;游泳后要盡快用凈水沖洗并擦干身體,以保持皮膚及外陰清潔;為防止婦科病,回家后可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并清洗外陰;發現不適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及泌尿系感染者不宜游泳。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主任醫師 徐棟華